截至今年,已经是我国开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第十个年头了。而在这十年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比如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储备货币。不仅如此,随着市场对美元的担忧不断扩大,人民币也迎来不少新机遇。
据媒体10月25日最新报道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据了解,该协议有效期初步定下为3年,双方同意的话可以继续延长。而此次中欧签下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不仅将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还能促进中欧之间进行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而更重要的是,与欧洲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也是好处多多。众所周知,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支付比例占到了近40%,欧元紧随其后,而截至去年底人民币占比才2.07%。但如今中欧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流向国际市场。
除此之外,中欧双方在“去美元化”一事上也秉持着相同的态度。早些时候,欧洲多国就宣布建立了非美元支付的结算机制;不仅如此,今年9月,德国央行还时隔21年来首次增加黄金储备。而中国曾作为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近两年也在大幅抛售美债。8月,中国共抛售68亿美元美债,所持有的美债规模位居第二。
不仅如此,出于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如今加入去美元化热潮的国家还在不断增多。目前,全球共有33个国家正在通过本币互换协议、非美元结算和增加人民币储备的方式来对冲美元风险。在这一情况下,英国央行行长还曾提议人民币或能成为替代美元进行结算的货币。可见,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