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乞讨的他竟是中国国宝!而刚刚最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
阅读量:3839825
2019-10-27
文章来源于:家在世界,如需白名单请联系原作者
他是中国高等学府堂堂教授,
可却穷困潦倒至极,
甚至还曾沿街乞讨,进过收容所......
可没想到这样的他,
竟然是真正的中国“国宝”。
而刚刚关于他,
最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却是无人知晓,举国无声!
今天,我们必须说说他。
他,就是何家庆
1949年,他出生在安徽安庆市,
一个最普通的家庭,
一大家子就靠父亲拉板车挣钱度日,
孩子们懂事的帮忙江边拾柴、
捡破烂来补贴家用。
从小学到高中,
他是靠着国家给的全免学费,
否则他这个与新中国同龄的穷苦孩子,
真的可能没有机会走进学堂。
所以父亲老是对他说:
读着共产党的书,拿着共产党的钱,
好好学习,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而他没有辜负家人的期待,
吃苦耐劳,成了他品格里自带的基因,
拚搏、奋斗也成他人生的哲学,
他以优异成绩最终从南京大学毕业,
1976年,
他被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当起了教员,
工作上他勤勤恳恳,
因为孩提时代的他就发过誓:
“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而他是这么说的,
之后也真的是这么做的!
1984年,
他毅然决然为了祖国的需要,
自费提出申请,
走上了考察大别山之路,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悬崖、山洪,几次险象环生,
黑夜里狼群曾与他对峙,危在旦夕,
山蚂蝗的进攻,
使他双腿血淋淋的,发炎溃烂。
长时间居深山气寒潮湿,
全身关节肿痛,
宿山洞卧牛棚,患丘疹奇痒,
在荒无人烟的山头上,
饥饿难忍,全靠野果为生。
225天,他步行了12684公里,
足迹遍布鄂豫皖三省19个县,
先后攀登千米以上的山峰357座,
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近万份,
成为有史以来,
第一个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
而他的考察报告也为中央后来,
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这次考察中,有一次,
他在桐山考察,
晚上落住在农民的牛棚里,
60岁的陈长发发现了他,
硬是把他请回家住,
一问知道他竟然是一个大学老师,
于是求教不停,老人想脱贫,
育了1万株桂花苗,可是成活率极低,
还养了几头牛,却为过冬饲料发愁,
而他看后笑了,说:
桂花喜阳喜温,却种在背阳的地方,
还有满山可做青饲料的豆科植物。
然而这样的知识老人却不知,
这件事对他的感触很大,
遍山是宝,因为没科技知识,
中国农民只能望宝受穷。
于是在1986年,他又开始了,
去探寻帮助中西部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日本重视魔芋生产的信息,
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开始认真研究起来,盯上了魔芋,
他说:“魔芋适合于,
山区阴凉潮湿的土壤生长,
栽种技术含量低,
山区农民学得快、用得上;
并且产量高,
一亩地产量高的可以收获八九千公斤,
收入够供一个大学生上学,
有利于穷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
之后的1990年6月,
他被调配到安徽省最贫困的绩溪县,
挂职任科技副县长,虽然是个芝麻小官,
可对当县官,他有自己的理解,
说:县长过去是“知县”,
知县就是知县情,但不知县情,何以行事。
于是上任后的半年里,
他步行了800公里,跑遍了23个乡,
到过所有的山头去采集植物标本。
元旦前,他就写出了15万字的
《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
之后又先后31次,
到离县城40公里的尚田乡,走家串户,
深入田间地头去现场指导。
1991年绩溪遭洪水灾,
他冒着生命危险,顶狂风暴雨,
四处奔波指导救灾,几次晕倒在洪水中,
一个月水中行走,
使他染上了血吸虫病,一直未愈......
2年挂职期满了,
老百姓舍不得他离开,
又留任了半年,850天,
他有697天在贫困乡度过,
8年来他几十次回到绩溪传授科技知识,
帮助山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
他又在绩溪度过200多天,
最后道别那天,乡亲们送来一面锦旗,
上面写着:“焦裕禄式的县长”。
而到了1998年2月,春节刚过,
他再次背起行囊、
只怀揣着一封学校介绍信和一张刊登了,
国家“八七”扶贫计划贫穷县名单的光明日报,
孤身一人就再次起程了。
这次他拿着的是自己一生的积蓄27720元,
悄悄地告别家人,
只留给女儿一封长信,作为遗嘱,
原来他默默准备了近10年,
还有个大计划!
这一走就是305天,
这一走就是30000多公里的行程:
安徽、湖北、湖南、浙江、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102个地(州)市、县,
27个兄弟民族,207个乡镇,426个村寨……
行程约31600公里,其中步行400公里,
沿途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举办培训班262次,受训人数近2万人,
同时指导了57家魔芋加工企业。
而因为过度劳累,
他几次倒在旅馆的床上,
连续几天不省人事,
人迹罕至的西南山区到处暗藏杀机,
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和桂北山村里,
他两次夜宿山洞,被毒蛇咬伤,
腿肿得发亮,20多天抬不起来,
幸亏自己懂中草药才救了命。
在广西百色穿越树林时,
一群硕大的飞鼠向他扑来,
疯狂地啄咬他的身躯,
深山老林,饥饿难当,他曾讨吃过猪食,
吃过霉变长了虫子的饼子,
身上钱花光了,
竟还靠乞讨为生了两个月,
死神几次与他擦肩而过,
他曾遭遇过车祸17次,大难不死,
黑夜摸山路,多次摔坏腿,险些掉进悬崖。
而这一路,
人为的伤害也不比自然灾害轻,
曾两次遭劫,被抢4000多元,
从湖北恩施去重庆奉节县的路上,
为了搭便车,被骗至深山,
被迫砸了一天矿石,
两手血肉模糊,才被放行。
而在云南大理,因头发、胡须长、
衣衫褴褛被收容所收容,
竟遭拳打脚踢......
可谁能想到,这样的他,
竟是中国高等学府的堂堂教授!
从大西南回来后,
他的体重整整下降了40斤!
《何家庆西行日记》
在过往这样艰苦的日子里,
他还相继发表并出版了:
《魔芋栽培及加工技术》、
《魔芋栽培新技术》,
翻译了《日本国魔芋的开发利用》,
其中18万字的《魔芋栽培新技术》一书,
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魔芋的著作。
中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
他采集到17种,
还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
并证明了世界魔芋的故乡其实是在中国。
他还发现了,
许多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可以说每一项开发,
对中国贫穷山区脱贫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奉献的他,
直到1999年,
媒体才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而成了“名人”后的他,
依旧穿着布上衣,
在安徽大学校园里,
师生们经常看到得是这样的他,
总是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夹着个碗等在食堂排队打饭,
每次午饭很少超过3块钱。
这么多年,他对自己从未大方过,
因为他真的没钱了,
他除了自费考察,
还自费申报专利,自费出版图书......
而他还将国家给予他的10万元奖金,
全部捐出了!
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女童,
那时,10万元可以说,
在合肥能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了!
这些年,是他让农民们,
从填饱肚子到鼓起腰包,
从2016年开始,
已经67岁的他还自费走遍了安徽、
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省,
调研瓜蒌产业发展现状,开展“栝楼扶贫”,
传播科学的栽培技术,帮助农民增收,
他出版的《中国栝楼》获得了,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栝楼的6项发明专利。
而他真的是太累了,
就在今年7月,他还在潜山调研时,
晕倒在了路上,
后检查出竟是癌症晚期……
而在医院里,他还坚持工作,
希望能留下更多的调研成果。
病床上的何家庆,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扶贫事业
而就在刚刚的10月19日,
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0岁。
从晕倒到离世才仅仅3个月!
而他的遗言是:
把眼角膜捐献给山区贫困孩子。
刚刚安徽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
办理了相关角膜捐献手续,
医生说:
他们提取了他的两枚眼角膜,
非常透明……
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时说:
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
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
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
对于人类做出的贡献,
而是这样第一流的人物,
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道德方面,
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而他素心明志,侠气致远,
一身布衣任平生,
给我一捧土,还他一座山,
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是他一生的言行,
他维护了知识分子的,
风骨,本色、道德,
这种影响甚至比他,
在魔芋领域做出的科技贡献更可贵,
他是中国真正的国宝。
廖若晨星,千古大才,
何老,您一生不易,
大道至简,万古流芳,
您,一路走好!
谢谢您的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