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的来源与皇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朝时期,为满足统治集团的生活需要,宫廷内陆续设置了管理宫内事物和为宫廷服务的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其中的御用监专职造办宫廷生活用器。
清代康熙初年,为满足皇室生活及礼仪需要,宫廷内成立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从全国各地挑选最好的工匠进入宫廷为皇家服务。造办处下设众多种工艺作坊,为皇室制作大批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精品。故宫中现存的家具、金器、玉器、木器、漆器、铜器、珐琅、玻璃器皿等,有相当数量出自造办处工匠之手。
鼎盛时期造办处下设42作,有各种能工巧匠200余人。清王朝解体后,造办处的工匠流落民间,逐渐形成了以花丝镶嵌、金漆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为代表的八大绝技,统称为“燕京八绝”。
目前,燕京八绝的八大类绝技均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丝镶嵌
《盛世欢歌》吉祥瓶 局部图案
【花丝镶嵌】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雏形,迄今有2700年的历史。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宫廷贡品,以真金白银为原料,珠宝玉石做点缀,精美绝伦又极其高贵奢华,在古代,也只有皇亲国戚才用得起,被称之为皇家的“高级定制”。
花丝镶嵌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北京的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效果更佳。花丝镶嵌与玉雕、雕漆等工艺门类相比,算是一门小手艺,更多的是作为点缀和衬托但是却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像热播宫廷大剧《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后宫的娘娘们的首饰都用到了花丝镶嵌!
《如懿传》的花丝镶嵌凤皇后朝冠
景泰蓝
景泰蓝近几年一直蝉联“国礼”宝座,连续亮相中外会议等重要场合,以其复杂的工艺、鲜艳的颜色、特别的造型等,惊艳全球,受到海内外的极度追捧。
其实,景泰蓝是“舶来品”,学名掐丝珐琅。在元代,由大食国传入我国,到了明朝景泰年间,由于皇家的发扬光大,使它声名鹊起,并有一个新名字“景泰蓝”。有人说,光听“景泰蓝”这个名字就觉得很古老,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是这样的。至少在70后、80后的心里都保留过一个很深刻的名字——搪瓷缸。没错!搪瓷缸和景泰蓝就等同于一母双胞胎的孪生兄弟。
中国的传统艺术品绝大部分都是官民共享的,比如说瓷器,有官窑,就有民窑;比如玉器,有宫廷制作,亦有民间制作,唯独景泰蓝从诞生之日起,经元、明、清三代也从未走出过皇宫一步。乾隆时期,景泰蓝制品在乾隆皇宫内处处可见。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其他人只能用瓷器餐具,只有乾隆皇帝桌上摆满了全套景泰蓝餐具,足见有“皇家重器”之称的景泰蓝有着无与伦比的尊贵。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结合,也始于乾隆年间。
金漆镶嵌
金漆镶嵌是一种传统漆器艺术珍品,向来为皇家所用。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
中国漆器不但历史非常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而且产地众多,遍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北京金漆镶嵌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形成了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类繁多的皇家风范,北京风格,在祖国的漆器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牙雕
北京牙雕历史悠久,自明代以来尤为盛行。清代牙雕多是宫廷御用的作坊生产,艺人大都来自扬州、广州。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把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刀法结合运用,并吸取古代绘画、石刻、泥塑等工艺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北京牙雕一派。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见长,主要工序分为设计、凿活、铲活、磨活、彩熏、配座等。如牙雕仕女,充分发挥象牙质感细腻的特点,使其表情生动,造型仙姿媚态;牙雕的蝈蝈白菜,刀法精致遒劲,经染色填彩,使其更显古朴高雅。由于禁猎和暂停贸易,如今,北京牙雕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同时也成为濒危的技艺。
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做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做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玉,实际是优质的石。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北京玉雕的技艺源远流长,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尤以俏色见长。我们在识别北京玉雕时,一般从玉雕的质地、色泽、雕工和纹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质地坚硬、晶莹细腻,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软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绚丽,玲珑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宫廷艺术的风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较随意,风格比较粗犷。总之北京玉雕不仅色润形美,还能保存千年万载,因此深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可见市场上那些造型别致,款式精美,寓意美好的玉雕都是经过多道工序,才能那般美,那般独具魅力。而历代玉雕师也都传承着:“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样一个道理。由此可见我国玉石雕刻的悠久历史、闻名世界,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雕漆
北京雕漆是一项古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和一般的漆器不同,一般所说的漆器,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把漆涂在漆胎上或是在漆器上刻花之后再涂一层漆,也有的是镶上或用漆色画上图案、花纹等,产品的品种主要是室内家具。
北京雕漆则不然,它是以雕刻见长。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
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
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4种颜色,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每种作品也由单一色彩发展到多种套色。这些产品,都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它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现"四大名绣"中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
京绣以雅洁、精细、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京绣的用料非常考究,其选料精当贵重,豪华富丽,不惜工本,以在丝绸上织绣为其独到之处。在京绣工艺中,是先用金银线来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绣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绣法在中国绣品中是独一无二的,每件京绣工艺都显出皇室气派、金碧辉煌,贵重珍奇。代表性的京绣作品中,一针一线都渗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
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汉族传统宫廷手工艺,"京绣"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京绣这种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民族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智慧,现故宫博物院保存了一批在制作上不惜工本,极力追求珍贵奢华的刺绣精品。由于丝质文物本身所具有的娇弱特性,展出受温度、湿度、光照、粉尘等环境的制约很大,特别是紫外线对丝质品损害较大,因此博物院对丝质绣品展览原物较少。
宫毯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
自元代始,各代帝王在宫毯的使用、铺设、织造、配色、图案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对宫毯的要求渗透在毯中的每一个细节,原料、染色、大小、数量,毯用在哪座宫殿、哪个位置,往往都要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
宫毯的制作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艺师设计出织毯的花纹图样后,还要将它按照织毯的尺寸放大,并用不同符号标识出不同颜色的毛线。然后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美的织毯就一点一点地成型了。
事实上,燕京八绝的“绝”不单指“技艺绝伦”,也表示了它们的传承正面临“绝境”。工艺大师们基本都已步入古稀,年轻的继承者严重匮乏。这些繁复精美的工艺技巧即将面临失传的境地。以花丝镶嵌为例,掌握这门技术的工艺大师不足50人,其中被称为国家级大师的仅有4人,可想而知,这些工艺的传承多么不易!
回首历史,燕京八绝的发展轨迹起起落落,每一次的发展都以国富民安为先决条件。现在的中国无疑又一次满足了这一条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有大师的创作思想和对传承的认识,有无私忘我的工艺大师梯队,燕京八绝这八种古老而传统的工艺一定会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销售平台,只是交流分享信息。如有其他公司或者个人用本公众号的链接来销售产品,因此而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均由其承担全部责任,本公众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书画 | 收藏 | 人文 | 非遗 | 工艺 | 鉴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