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里,球鞋二级市场的炒作现象异军突起。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发布《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简报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球鞋本来就是消耗品,硬是被“炒”成了奢侈品。它们之所以能“炒”得起来,根本上是因为逐渐脱离了使用价值,转变成一种符号性商品,成了身份、消费能力的象征。这就是典型的“泡沫”,已经有年轻人投入大量积蓄,抱着“暴富梦”在球鞋交易市场上大肆活动,最后血本无归的案例发生。
究其原因,“炒鞋”App登场和大量广告宣传,短时间内让市场迅速膨胀。那些抱着投机而不是消费动机入场的“炒家”,推高了球鞋的市场价格,而这些价格远远超出了球鞋的使用和收藏价值。
警方提醒: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是真热爱,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藏也行。但鞋子本身并没有金融投资属性,市场体量也很有限,而且,“炒鞋”行业背后很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平台一旦“跑路”,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来源:徐州警方
欢迎分享转发!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