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网站24日发布关于印发《海南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海南基本取消本省(除三沙外)落户限制,居民在落户地点无自有产权住房的,一律在其合法稳定住所所在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方案指出,省内居民,可在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下同)的城区、建制镇的社区落户。省外居民,取得本省居住证并参加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不含临时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和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可在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城镇社区落户。
居民在落户地点无自有产权住房的,一律在其合法稳定住所所在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居民也可在其自有产权住房以外的合法稳定住所所在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抢人”不是放松楼市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海南人才政策与2019年海南楼市大幅降温相对应。 “过去两年,海南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下滑最大的区域。”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说,海南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排名倒数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方面,前三季度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8.1%,房屋销售面积584.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6%;房屋销售额928.92亿元,同比下降44.6%。 海南房地产市场的确有较大回落,但海南此番“抢人”并非为了放松楼市。相反,海南的限购政策近年来不断加码。 今年9月,海南再出禁令——9月16日印发的《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针对房地产业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禁止建设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产权式酒店;禁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建设商品房等等。 2018年起,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开始加入“抢人”战队,这些一线城市主要在高端人才局部调整引进方面下功夫,二线城市是去年祭出人才引进措施力度最大的一类城市。此外,四线县城比如绍兴上虞、昆山、泰安新泰市等也“不甘示弱”。 进入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加入人才引进争夺战,人才标准不断降低,很大程度已经开始变成劳动力之争,西安、南京等尝到甜头的城市向千万级别人口城市迈进。 不过,这些人才新政的具体措施上,往往只考虑通过社保、落户条件的放宽来吸引人才。由于与购房深度挂钩,这些政策一“浮出水面”,普遍就被视作房地产调控变化的表现,进而引发一波又一波热度。 相比之下,以南京六合、天津、三亚为主的这一轮人才引进措施特性更为鲜明——在范围上,主要聚焦在毗邻一二线城市、本身承载产业外溢、具有产业创新与人才引进需求的区域。 在实操层面上,虽然也指向降低社保证明或个税证明年限门槛,但无论是对购房群体还是对区域的惠及面都设置了特定条件,定向、聚焦成为此轮人才引进不约而同的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设定如此多的门槛,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人才发展环境的打造,降低人才引进成本,提升片区竞争力。 不过,无论是南京六合,还是天津滨海、宝坻,抑或是三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区域市场更多依赖外地购房者,在2017年全国限购政策落地后,这些地区的房地产销售普遍低迷。 以三亚为例,去年4月,海南遭遇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全域限购。作为有条件限购区,彼时三亚对外地购房者的要求是必须具备连续60个月社保或个税。
10月23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核心城市房价总体由涨转跌,二手房成交量继续下降,一线城市整体微跌,北京房价下跌相对较快。今年的“金九银十”有点不一样。核心城市渐渐“退烧”,也有不少城市暗自发力,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下动作连连。有研究机构统计,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次数高达48次。刚刚过去的一周,就有南京、天津、燕郊、三亚四城以人才落户的名义侧边调整楼市“限购”。地方跃跃欲试,从去年菏泽深夜取消限售令可见一斑。作为房地产江湖的无名之辈,菏泽的做法很快引来广州效仿,并引发市场猜测。长期以来,不同于一线城市的供不应求,大量类似于菏泽的三四线城市供大于求,两种不同的房地产市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衍生出“大”同“小”异的诉求。当前房地产政策主基调依然是维护市场稳定,稳定的内涵是既无大涨也不会大跌。从国家层面看,避免楼市暴涨的底线没有变,因此即便经济增长面临内部压力外部不确定性,也不能构成房地产政策整体放松的理由。如果市场过热,甚至是局部过热,都会引起中央调控政策加码。从地方层面看,相比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更有动力放松调控,更加警惕楼市暴跌的风险,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背后是“六个钱包”堆起的庞大购房群体和巨量家庭债务,房价暴跌无异于釜底抽薪,因此需要“一城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暴涨暴跌两个底线之间,国家要“稳”、地方可“活”。调控大方向不变,小细节灵活变通,保证楼市既不过热也不过冷,便是楼市双向调控的空间,也将是未来政策的常态。对于地方而言,给予地方楼市调控一定的自主权,不等于放纵土地财政依赖症,更不等于助长房价肆意上扬。仍需要警惕非理性需求带来的盲目增长,避免一些城市打着引才的旗号变相炒热房价。从长远来看,要保证楼市价格平稳,最重要的还是供求平衡,最有力的工具依然是长效机制的构建。在长效机制的工具箱里,应该包括涉及土地、金融、税收等一系列长期稳定的制度建设,来替代政府短期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不轻易打压、不随意刺激。侧重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租赁市场、共有产权房等,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让需求在时间周期内平稳释放,让供给的弹性贴近需求的变化。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决定了中国楼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楼市调控没有一蹴而就的“特效药”,长效机制不可能在短期内羽翼丰满。它将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机适时探索并逐步走向成熟。报告建议,一是保持调控定力,坚持避免出台刺激购房政策。历史经验证明,即便房价可能已经进入下跌通道,出台刺激购房政策也必然导致短期房价的异常上涨。房地产政策的制订应坚守“房住不炒”的底线,避免刺激需求引发房价大起大落和房地产调控前功尽弃。二是从各地市场实际出发,增强需求管控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在坚持“房住不炒”、维持市场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对已有的需求管控政策作适度调整。进一步增强政策针对性,减少“一刀切”式管控。避免误伤刚性需求及合理购房需求,适度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因地制宜对住房限购进行边际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对于抑制投机、稳定房价起了积极作用。但限购等行政措施的长期化、单向化,不利于区域市场竞争和土地有效利用,长期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居民住房水平的提升。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对住房限购政策作一些边际性调整,以适应市场形势的新变化。但在短期内,住房限购政策不宜全面撤销。四是完善住房市场监测指标与方法。住房市场监测指标的单一化,容易诱发简单调控或虚假调控,有必要加以改进以促进市场的持续稳定。可以考虑增加住房市场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方法,加强二手房监测、成交量监测、舆情监测、大规模摇号等市场异常监测,引入大数据监测、人工智能监测等新方法。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经济观察报 北京商报 编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