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500字,阅读约3-5分钟。
老龄化维度来说,仅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仅靠嵌入互联网,风口阶段获得不少融资的医疗企业来说,捆绑概念无法量化业绩并单一无法形成合力,商业模式没有自我平衡将无法获得可持续性,收割无法存活是必然结局。
图片来自网络
01 老龄化维度
从独角兽与瞪羚类企业第二个老龄化维度来说,老龄化有必要做个量化:
中国截至2018年年末,60岁以上人口为2.49亿,占比接近18%,65岁以上人口1.67亿,占比接近12%。不可忽视的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增速4.26%,年均增加927万60岁以上老年人的方式,快速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如按此年均增速增长,以2018年60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数据为基数,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5亿人。这个数字将比联合国原预测的2050年,提前15年达成。
02大健康市场需求量化
这导致对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关注上升,以及对康复、护理的需求增长。当前国家政府引导的康养产业在不断发展,但环境变化过程中,尚未形成体系化生态链产业集群企业群。中国老人面临的高龄、失独、鳏寡、空巢问题,使得老人需求的整个养老服务持续增加。老人当前的生老病死,生命全过程管理方面的配套明显不足,涉及此类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明显存在养老服务业整个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供给总量多元创新方式严重不足的制约。提供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协同的明显不足。
03互联网思维医疗模式问题
这个老龄化维度中,“互联网+医疗”相对发展较快,基于体检服务、一站式健康管理、私人保健服务为主的此类独角兽与瞪羚类企业,仅仅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嵌入互联网或单一救治类企业,风口阶段获得不少融资,圈入不少跨界资本入局。这个领域充满机遇,但有的商业模式系统化运营都尚未实现,仅仅借着部分终端医院或医疗产业结合的业务斩获融资烧钱,建立起业务关系,合同签署完成但落地实施环节未实现强有力的需求刚性,不少更多的是未来想象力,这样的商业运行模式新兴医疗企业并不少见。
04转型生死陷阱
如在时间窗口期内,无法物色妥善的人才并结合大健康产业转型方向,实现从单一救治、单一服务、单一局部优势的技术内核优势与单一商业模式优势,转向“防-治-养”或“医-养”结合类一体化模式,或实现联合体实现上述闭环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图片来自网络
在“打破产业与组织边界,创造新的健康管控和服务形态,提升医养服务深度与体验”层面,涉及到的制度、规范、流程、内控围绕的资金通路方面,不把脉国家宏观政策和落地政策,跑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积极物色通路并形成快速迭代,有效植入一体化运营有助于减少风险。
05当前形势
这个角度来说,剔除人才因素不谈,就从需求与供给矛盾越来越大角度来说,一方面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化养老敬老服务制度和政策体系。一方面此方面的创新落地没有实现闭环,就养老PPP项目来说,问题在于重资产无法解决有效闭环落地问题。当前更多是医,基本涉及养的层面尚未有效突破。
图片来自网络
在养老服务层面的运用发现,仅重视康养一体化层面的养老PPP服务,成功的把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员工捆在项目上,但无法按原定预期实现盈利。当前问题是医养结合,以医补养,总体平衡方式的闭环模式系统性设计与运营,方可有效实现本身的自我平衡。这导致以此类大型养老的ppp生态配套和周边产业无法有效支撑。这个普适性与高端衔接对接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