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国医传承网”,一个有态度的中医号,就想跟您聊点儿靠谱的中医知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拾遗(ID:shiyi201633)
1
医盲何其多
偶然看到一条新闻:青岛有一位妈妈,因为半岁的宝宝经常腹泻,整天焦眉愁眼的。邻居就跟她建议:“有个偏方治小孩腹泻特管用。”“什么偏方?”“用无花果叶子煮水泡脚。”这位妈妈便用无花果叶煮了一锅水,给宝宝泡了一阵脚。
哪知道第二天,宝宝脚上便长满了水泡。脚痒,宝宝便不停搓脚,水泡便一个个被搓破了,宝宝疼得哇哇大哭。妈妈赶紧将孩子送到市妇女儿童医院。
医生一看,就有点生气:“这样治腹泻完全是瞎弄。无花果叶含有光敏性成分,用它煮的水泡脚时,光敏性成分会进入皮肤,跟阳光一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发化学性皮肤灼伤,瘙痒、起泡、红肿、刺痛。”
看到宝宝的脚,心里一抽,中国缺乏医疗常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想谈谈最基本的十个医疗常识。
2
常识1:绝大多数疾病无法治愈
很多人一直都以为:“绝大多数病是可以根治的。”但真正的现实刚好相反:“绝大多数病是没法根治的。”
曾经看过一个学术讨论——现代医学究竟能治愈什么病?
讨论的结果让人非常崩溃:现代医学几乎治不了什么病。如果以普通人的角度,我们大致可以将病分为四种类型:
? 灾难恶性病:肝癌、胃癌、肺癌等各种癌,白血病,艾滋病,尿毒症,中风,癫痫,脑溢血……
? 常见恶性病:肾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胃病,哮喘……
? 不严重疾病:鼻炎,过敏,咽炎,肥胖症,阳萎,早泄,痛风,痛经……
? 亚健康症状:失眠,抑郁,脱发,多动症……
以上四大类型疾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沾上几种,但有什么是最终治愈了的?几乎没有。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说:“不是说这么多年医学没进步,医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快病的治疗上,比如疟疾、霍乱、结核等急性传染病。但对慢病的根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大多数慢病我们连病因都不知道,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慢病治疗,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只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已,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体太过玄奥,病因复杂纷呈,医学目前仅处于初步了解人体的阶段,医学能彻底治好的病其实少得可怜。”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说得更直白:“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所以,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
中国乙肝患者现有1.3亿,糖尿病患者1.39亿,慢性肠胃炎患者1.2亿,每天有7500人死于癌症,每天1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但医学几乎“束手无策”。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两个常识:
? 不要相信什么神医,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王林、胡万林之流,那都是骗子
? 不要相信什么神药,所谓能根治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宣传,那都是谎言
3
常识2:上次管用的药这次不一定管用
我们常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药上次吃都管用,这次吃怎么就不见效了呢?
如果你知道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你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上面一节文字里,我说了一个医学常识——绝大多数的病我们都不知道病因,所以所谓的治疗,其实只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
就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我们常说的“伤风感冒”,在医学上被定义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的症状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肌肉酸痛等。
这是一种“病”吗?不是,这仅仅是一组症状。导致这组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光是细菌和病毒就有上百种。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就是说看似相同的感冒症状,但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虽然你这次感冒的症状和上次似乎差不多,但引发感冒的病因却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上次吃管用的药,用在这一次不一定有效。药厂在研发一种感冒药时,也是按照症状来定义“病”的,它只是针对最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每一种感冒药,其实只是对一部分病人有效。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三个常识:
? 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相应的药可以治好
? 上次吃管用的药这一次不一定管用,因为相似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 药物作用的主要对象是群体,而无法在意个体——药物医治的对象是群体,是一个百分比,你患的病不一定在这种药医治的百分比内
4
常识3: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我们经常感叹一件事情:为什么上次这个医生看病看得准,这一次就看不准了呢?
原因很简单——医生看病就是赌博,赌一个概率。以常见的头痛为例,
虽然都是头痛,但引发的原因却有很多很多种,比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代谢性头痛、脑出血、脑梗死、高颅压头痛,低压颅内压头痛癫、经官能症、代谢性头痛……
你的头痛究竟是哪一种引起的,医生只能根据一些情况进行猜测,比如你的发病症状、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发病的季节等等,猜测病因后,医生便开始选择药物:若用A药,70%的可能有效。若用B药,50%的可能有效。于是,医生选用了A药。
也就是说,医生看病,大多数时候赌的是一个成功的概率。
比如,医生给你用的是A药,他觉得成功的概率大概是70%,但你完全可能不在这70%之内。
给大家看两个统计数据——综合性医院的门诊误诊率约50%,住院部误诊率约30%。
所以,对于医生看病,大家应该知道几个常识:
? 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 再牛的医生也会误诊,实属正常——我们应体谅
? 所谓的好医生,不是看病从不失误,而是他看准的概率比一般医生高一些
5
常识4: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现在很多生病的人,都有一个坏毛病——轻视“问诊”,重视“求药”。
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现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当临床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的韩建,对此就深有感触:“中国的很多病人,到医院看病的目的是拿药,而不是想得到明确的诊断。再贵的药也舍得花钱,但遇到稍微贵一点的诊断就开始抱怨。尤其是小儿科病人的家长,首先关心的往往不是诊断,而是医生开什么药。医生如果不开药还会被认为没本事。而美国的情况刚好是相反。因为大部分美国成年人都知道一个常识,看似相同的病状可能完全有不同的病因,所以‘问诊’就特别重要。病人说得越多说得越细,医生判断正确的概率就会越高。为什么欧美医生的误诊率比中国低很多,因为大家非常重视问诊。”
所以不管是去药店买药也好,还是去医院专门看病也罢,我们一定要懂得几个常识:
?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 你说得越多说得越细,医生开的药就越对路
6
常识5:是药三分毒
中国人最喜欢乱吃药,很多人简直是把药当饭吃,尤其是大爷大妈,上个月,小区邻居刘阿姨就是这样,因为耳鸣,她找了一个药方,然后吃了一个月的中药,结果这个月腹部突然剧痛。去医院一检查——药物性肝损伤。
“因为乱吃药,把肝吃伤了。”
意大利著名儿科专家彼路易博士,前几年受意大利政府派遣,到北京执行两国卫生合作项目,在北京儿童医院坐诊了两年时间,结果发现中国儿童实在是太喜欢吃药了:“在我们意大利,如果孩子发烧在38.5℃以下,我们根本不会开药,都是物理降温,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温。但在北京可就行不通了,我不开药还会被家长骂,中国家长们有一个奇怪想法,就是必须要吃药才能放心。他们没有‘是药三分毒’这个概念。”
“是药三分毒”其实是医学界的常识,就是说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能具有极其精准的靶向性,通俗点说就是,一种药物不可能只有单一作用,而那些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毒”。
所以,大家必须知道三个常识:
? 是药三分毒
?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 非吃不可的一定要遵医嘱
不要以为乱吃药没什么危害。你看完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美国总审计署做过一个统计,发现美国每年约有10.6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常明说:“美国患者对药品的认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患者。美国医生或药师对健康的促进度,也肯定高于中国医药工作者,所以中国因药品不良反应的死亡的人,应该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美国人口只有三亿,而中国是十三亿,就是按照美国的比例来计算,中国至少也有5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更别说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其他伤害,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曾经披露过一个数据:中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有250万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现有180万聋哑儿童中,60%是由药害所致。全国1000万聋哑人中,60%至8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
非常恐怖。是药三分毒,可不是说着玩的。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针灸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
好文推荐
1.道家补阳第一方——南怀瑾先生的“万病方”
2.中医说: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
3.消食积,散瘀血,中医说山楂应该这样吃!
4.躲得了生病,躲不过“秋乏”,深秋润燥一冬受益!
5.这样刮痧,排淤毒,生阳气,一冬不生病!
扫码进交流群
记得为我们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