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后台回复“干货”,
领取家庭教育、自主成长系列书籍电子版。
VUCA时代,教育领域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该如何思考?
针对实际的问题,家庭教育该如何行动?
图 / 论坛背景
10月17日至18日,主题为“变&不变—VUCA时代,教育领域的变与不变”的2019教育世家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活动由上海世外教育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由上缘(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特邀海内外家庭教育的引领者作为分享嘉宾,以演讲、圆桌论坛、小型专题工作坊、大型集体创造“世界咖啡”等四种形式,深入探讨中国家庭教育在VUCA时代的重要趋势、发展理论和现实路径。
图 / 论坛会场
图 / 世家论道
图 / 世界咖啡
图 / 手绘视觉引导
本届论坛以“一九四八”为主脉,一大主题、九个专题、四种形态、八方支持,聚焦上海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先进实践,树立家校社共育典范。
图 / 一九四八,九星闪耀
以好的关系、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成就幸福人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
幸福人生的教育起点在哪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给出的答案是:好的关系、好的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他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好的关系决定教育的成败,而好的习惯成就幸福的人生。”
图 / 孙云晓
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但是在让我们的孩子努力赶超别人的同时,我们是否会关注到孩子的人格健康问题?
孙教授介绍,北京大学某年新生调查数据表明,有30%的人表示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当年考进这所大学的人中有35个人想自杀。为什么考进中国最好的学校还觉得生活没意义甚至想自杀呢?这就是人格不健康的问题。
孙教授举例说,震惊一时的“药家鑫事件”同样揭示了这样一种人格缺陷造成的后果。药家鑫开车撞了一名农村妇女,觉得绝对不能被农村人缠上,就干脆连捅8刀把她捅死了。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他从小被父母打骂、严管,被父母关到地下室练琴……长期高压的家庭教育氛围让他不敢犯错误。所以在他把人撞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样的错误,为了掩盖错误,所以动了杀机。
所以我们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哪些性格点,从而让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呢?北师大心理学院著名教授陈会昌曾带领团队对20多位两岁的孩子跟踪研究20余年发现,那些发展理想、成长健康的孩子身上,有两颗种子很突出,第一是主动性,第二是自制力。孙教授说,就如同开车一样,主动性就像油门,而自制力就像刹车板,缺一不可。既要会刹车也要会踩油门,这个车才能顺利的到达彼岸。“这就是健康的人格。”
孙教授带来的第二句话是:“家庭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成败。”积极心理学家之父赛里格曼曾说,孩子是否能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关键在于父母的解释风格,解释风格在儿童时候进行发展,积极的解释导致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导致悲观和绝望,就会影响人一辈子,这是典型的人格影响。
如果孩子数学没有考好回了家,作为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别灰心,你看你买东西账从来不错,你零花钱管得不错,你肯定能学好数学。只要认真准备,你下次一定能够考好的。”这样的安慰和鼓励,区别于“你怎么这么笨”的指责和“我们家天生没有数学基因”的替孩子找借口的托词,积极解释往往能让孩子愿意更努力一把,成为更好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种温暖而正能量的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得以受益终身,真正让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孙教授带来的第三点建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无数成功的案例充分证明,一个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足以扭转先天不足。通过激发动机、明确规范、榜样教育、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等六大步骤,培养好的习惯,才能够帮助孩子迈向幸福人生。
以觉知觉察认知进化,追随子女成长给予最适宜的关怀
——中国靛蓝纪家道学院创始人 王树
在VUCA时代,如果不能觉知变化,我们如何能够给出最适宜的教育关怀呢?中国靛蓝纪家道学院创始人王树从“觉知”和“进化”的角度分享了对于家庭教育的思索。
图 / 王树
她说,好的教育历程要先后突破四种不同阶段的历程:“以自我为中心”的历程、“权威与顺从”的历程、“精英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萌发”的历程以及“身心完整、自我觉知”的历程。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和秩序,所以三岁之前的孩子分不清“我的”和“他人的”,他会把手伸进别人的盘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我”与“他人”的概念,但来自家庭、学校等环境的权威又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意识的伸张,害怕责罚、喜欢模仿,这样的环境显然不能够让孩子如实地呈现自己;精英意识与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让孩子突破各种限制努力达到更好的层次,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无尽的焦虑;而一个拥有完整身心、能够自我觉知的人,能够对自己做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反思的行为,自我因此能够以“第二人格”的角度叫停我们性格中盲目的部分,从而让我们更加理智地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给予我们人生更多的选择。
“觉知,就是一个人从‘听懂了’到‘做到了’的历程。”王树说,“孩子是父母状态的投射。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背景,需要对自我内在进行探索和成长,达到心理成熟、情绪自我管理、精神上可以滋养孩子的饱满状态。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认真读书,那我们就进入这样一种状态,陪伴他一起读书;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达到自律而自我负责的状态,那我们就首先达到这样的状态;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那么我们首先就不能冲孩子发脾气……当你活出这种状态来,你就成为了你孩子最好的人生背景。”
那么,VUCA时代,变和不变的究竟是什么呢?在王树看来,不变的永远是进化的历程,而需要改变甚至需要蜕变的是我们自己。“以觉知的状态觉察到教育孩子的侧重点,而后先改变我们自己,才能让孩子在客观环境中汲取到真正的‘养分’,接受到‘有温度’的教育关怀。”
行走教育一线 传播教育声音
关注您身边的教育资讯与热点
* 媒体传播
* 活动策划
* 教育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