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第六节中国茶文化史话--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第六节中国茶文化史话--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阅读量:3686135 2019-10-22


  第六节中国茶文化史话
      (一)茶文化概述
先有茶而后才有茶文化,茶是茶文化之源。正是有了神奇的天然茶树,才有后世茶的发现和利用。千百年来,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土大夫饮茶蔚然成风,而这种茶风气的传承和扩大,便逐渐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1.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饮茶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据植物学家考证,地球有茶树植物已有六七千万年历史, 而茶的发现和利用至少也有数千年历史。茶能形成文化,是人类参与物质、精神创造活动的结果。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秦汉之际,民间开始把茶当作饮料,起始于巴蜀地区。东汉后饮茶之风向江南一带发展, 继而进入长江以北。至魏晋南北朝,饮茶的人渐渐多起来。
      茶饮方法在经历含嚼吸汁、生煮羹饮等初始阶段后,至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进入烹煮饮用阶段。当时,饮茶的风尚和方式,主要有以茶品尝、以茶伴果而饮、茶宴、茶粥4种类型。

  茶作为自然物质进入文化领域, 是从它被当作饮料,并发现其对精神有积极作用开始的。一般来说,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化,首先总是通过文化人和统治阶级倡导而逐渐形成的。当统治阶级和文化人把饮茶作为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力量,赋予它超出自然使用价值的精神价值后,茶文化便出现了。这一过程起始 于两晋时代。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茶文化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健康、 高雅的精神力量与两晋的奢侈之风挑战的。
      魏晋南北朝,茶开始进人文化精神入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出现以茶养廉示俭的一些范例。
      两晋时代,“侈汰之害,甚于天灾”,奢侈荒淫的纵欲主义使世风日下,深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诟病,于是出现了陆纳以茶为素业、桓温以茶替代酒宴、南齐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简等事例。陆纳、桓温等批政治家提倡以茶养廉、 示简的本意在于纠正社会不良风气,这体现了当权者和有识之士的共同思想导向:以茶倡廉抗奢。其中最出名的应属陆纳以茶待客的故事。

      东晋陆纳有廉名,任吴兴太守时,卓有声誉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看他。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事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鲜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侄子40棍,边揍边说,你不能给叔父增半点光,还要来玷污污我俭朴的家风。陆纳认为,客来侍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刘琨用茶解除孤闷的事。西晋末年,晋室内讧, 天下大乱,北方匈奴乘虚而入。刘琨眼见丧师失地,国无宁日,心中十分苦闷,惟常以喝茶解闷消愁。当时在北方边地坚守的刘琨曾在一封给他侄子南衮州刺史刘演的信中说,以前收到你寄来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这些都是我所需要的。但是当我感到烦乱气闷之时,却常常要喝些真正的好茶来消解,因此你可以给我买.些好茶寄来。
      到了公元5世纪末期的南朝,齐国的齐武帝萧赜在他的遗诏中说,我死了以后,千万不要用牲畜来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饼、水果、茶、饭、酒和果脯就可以了。后人对此评价说是齐武帝慧眼识茶。从周武王到齐武帝,茶先后登上大雅之堂,被奉为祭品,可见人们对茶的精神与品格,是逐渐得以认识的。
      二、茶开始进入宗教领域。道家修炼气功要打坐、内省,茶对清醒头脑、舒通经络有一定作用,于是出现些饮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在《续搜神记》、《杂录》等书中均有记载。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起。当时战乱不已,僧人倡导饮茶,也使饮茶有了佛教色彩,促进了“茶禅一味”思想的产生。

      三、茶开始成为文化人赞颂、吟咏的对象。魏晋时已有文人直接或间接地以诗文赞吟茗饮,如杜育的《荈赋》、 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等。另外,文人名士既饮酒又喝茶,以茶助谈,开了清谈饮茶之风,出现了一些文化名士饮茶的逸闻趣事。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饮已被些皇官显贵 和文人雅士看做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达志向的手段。虽说这一阶段还是茶文化的萌芽期,但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___摘自《中华藏书百部》之《中华茶典》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