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南怀瑾大师:洞察世事的三大法则

南怀瑾大师:洞察世事的三大法则

阅读量:3734749 2019-10-24



阅读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南师怀瑾国学智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免费持续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南怀瑾大师曾说过,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这世上的大多数人都难以逃脱这三样,往往是浑浑噩噩、抱恨终身。若有人能摆脱这三者的禁锢,就能超出界外,达到真正的高境界了。

不自欺

或许有人会说,不欺骗自己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简单至极的事情吗?但事实上是,欺骗自己反而是最容易的。一个人能够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识,不欺骗自己,其实很难。
孔子初次参加祭祀典礼的时候,有许多规矩都不懂,于是谦逊地请教身边的人。有人感到不满,就责备孔子不知礼。孔子坦然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纵然不懂规矩,这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主动向人请教,不至于到时候出现岔子,这才是明智的做法。很多人则连对自己诚实这一点都难以做到,好荣光薄面而忽略事实,岂知只是坑害自己罢了。
人们往往无法对自己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而为事物表面所蒙蔽。这世间多的是狐假虎威的狐狸,在一句句恭维与谄媚中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待到失势时,往日的浮华表象莫不是巨大的讽刺。只有时刻保持谦逊反省之心,保持清醒状态,才能拂去外在的浮云,认清自己。

不欺人

“不欺人”是做人的坚守,真正的君子不屑于用狡诈的手段去对付别人,只有保持内心的真诚,与人坦率,才能如清风明月般高洁出尘。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人寻章摘句而获罪,扣上反对皇帝的帽子,当时九死一生。后来新党垮台,苏轼得以重返朝堂。旧党想以同样的罪名打压一个新党言官,苏轼却反对。苏轼尝过这罪名的滋味,决计不愿意重复别人狡诈的手段,“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是对心中良善的坚守,而不因自己的利欲与受过的屈辱发生改变。因为曾经身陷囹圄,而更懂得自由的可贵。世事变迁,有多少人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良善不难得,难得的是对内心良善的坚守,无论外界多么污浊,能够不自欺、不欺人。

不被人欺

当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那么还有谁能够欺骗的了他呢?不自欺,则有了洞然的心灵;不欺人,则有了良善的坚守。届时,万般姹紫嫣红于己,不过是过眼云烟,亦不能撼动内心半分波澜。

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宦海浮沉,飘零四海。若他自欺欺人,如同他的朋友章惇一样,明知官场的黑暗腐朽而沉沦泥沼不能自拔,以他的才华,那大可以官途顺畅,不惧谗忧。
但是他没有,他对自己真诚,所以不回避官场的龉龃;他对别人真诚,所以从不坑害政敌。如此,心中洞然,又如何能被人欺。

人,因为有“自欺”,进而想要“欺人”,那么“被人欺”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人若不自欺,谁又能欺得了你呢?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人生在世,只要坚守本心,修身养性,自然能得圆满。

换言之
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
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
人要自立,才能立人,这样才能让别人立你
不要管外界的环境如何,只要修好自己的身
守住自己的心,人生自然能得圆满

▼  往期精彩回顾▼南怀瑾先生:为何睡眠是所有养生方式的基础?
参禅原来还有这些好处
南怀瑾先生:包容的人生为什么更宽阔?
欢迎扫描二维码邀您加入
南怀瑾国学智慧学习群
让我们一起探秘南师的国学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公众号转载须经授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