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GbyP1FsLOMyPLMKGia7wGV9pETuxKIChmntwEsBFlBtuWf4Wzu7Kictice9CxVzjgxYn7S0Y2CFr8gA/640?wx_fmt=jpeg)
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道教之所谓修行者,旨概道德,总兼性命,实为超凡入圣、与道合真之事业,历代祖师垂教,弟子等虔心受持,不敢怠慢。
而兹所见,欲修道法,辄言“筑基”,然筑基须于土地坚固处为之,若土地陷裂,补之尚不及,焉可构建楼台乎?
即如今时之人,身心疲病,精亏神损,补亏尚难,安能入手即气运周天、法驭鬼神乎?
是于正式参学道法前,须积累种种资粮,道祖言“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弟子贸然造作此文以为补亏之修持,入门之预备,未行先积,以待明师,以期真法,事可近也,或有居士信士,日常可持,或纵不入玄门,持之亦可积善成德,培育福田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GbyP1FsLOMyPLMKGia7wGV922WNljXj59qubPdN66aC7lIvIe38ibHcU41cjdGvpm0Y81sJN4bmpFw/640?wx_fmt=jpeg)
道经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一,皈依三宝。万遍。
弟子某某,正心诚意,誓愿皈依,道经师三宝:
第一皈身,无上道宝,太上无极大道,常侍天尊。
第二皈神,无上经宝,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
第三皈命,无上师宝,玄中大法师,成大仙道。
志心称念 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注:
三皈依为奉道修行之根本,当其首要,不可不重之。
皈依三宝时,自己身心舒泰,精神清宁,虔诚恭敬,如在玉京金阙中,向三宝前礼拜。
依次存思道宝
即玉清元始天尊,位于中央
经宝即上清灵宝天尊,位于玉清之左
师宝即太清道德天尊,位于玉清之右。
当存思时务必如同亲至三清前,一念之诚可以通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GKvFM1LXdujbDtlibGBY7mkB0msoVQH34DKhyxuuZeWL2Ru2koljv1Izz8KprbArbbZLkIatk98pw/640?wx_fmt=jpeg)
忏悔发愿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二,忏悔发愿。万遍。
恭诵忏悔文:
经功浩力不思议,回向十方诸圣众。
愿见真心求忏悔,河沙罪障悉消除。
忏悔弟子,自从曩劫,乃至今生
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恋香味色声而触法
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
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祇
呵风骂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
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
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
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
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荡,毕竟迷失本来。
一堕冥途,化为异类。
是故思沉沦苦 ,发清静心,皈奉圣真,特求忏悔。
丐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
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
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
尽节玄门,怡神真境。
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
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
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
尚
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
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
愿凶恶化贤,邪魔归正;
愿兵刑妄措,囹圄空闲;
愿沉滞升迁,冤仇和释;
愿参玄学者,悟道成真;
愿历劫宗亲,具皆超度;
愿历世师友, 同证真常;
愿所有眷缘,增崇福慧;
愿所伤物命,早生人天;
愿绝食酒荤,不相杀害;
愿持身端正,不履邪淫;
愿悉破坚贪,悉除险峻;
愿言无狂妄,行贵真诚;
愿弱己饶人,潜忍忿怒;
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愿不堕边夷,不随邪见;
愿结交仙友,栖集清虚;
愿智慧开明,神通恢廓;
愿广行方便,普济群生;
愿永断执迷,咸归正道;
尘劫有尽,我愿无穷。
尘劫有尽,我愿无穷。
志心称念 昊天金阙玉皇赦罪天尊。
注:
存思己身于玉京金阙,云层峨峨,虔心礼拜三清在上,三清之下,有昊天玉皇上帝圣相庄严,放大光明。
诵持忏悔文第一段,当忆念我与众生,曾起种种之妄念,成种种之贪欲,造种种之恶因,受种种之果报,业障承负,痛苦不息。
至第二段,如今觉悟,因果如此沉重,导致我等不能解脱凡尘,必须痛定思痛,发起清静愿心,自心真诚忏悔,自身改过迁善,乞望怜悯,赦除罪业,从此行善积德,修行玄门正道,生生世世道心不改,直到脱离轮回,入道成真。并发诸愿,时时提醒,向道修行,精进不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Ejp8vMW96QEa44yGsrmDoVq6PBJVYyzIXICWkkFTN3Iplic5qfPicbSiaicAnyakSmBrXDOw7lNssnMw/640?wx_fmt=jpeg)
三持九戒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三,三持九戒。万遍。
持身三宝:
道祖曰:
“我有三宝,持而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注:
澄心安定,存道祖于前,恭敬反省
检视自身之待人、待物、待事。
于一切人,以慈应之
于一切物,以俭用之
于一切事,以让成之。
慈、俭、让之为持身三宝
内可清静身心,归根复命
外可成就修行人之气度威仪,韬光养晦。
九真戒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一者敬让,孝养父母。
二者克勤,忠于国家。
三者不杀,慈救众生。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
五者不盗,推义损己。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
七者不诈,谄贼害善。
八者不骄,傲忽至真。
九者不二,奉戒专一。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HDZV8ScsNY466nL22sK3nOFqhdpxeBHibKLpUht3ibrofxnufMzpza67IpOb6UxyenN8jnBYjiaMDLA/640?wx_fmt=jpeg)
初心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注:
夫修道者,未修仙道
先修人道,人道未全
仙道远矣
今世俗之鄙见,左道之类
好以背弃家国抛妻绝子谓之修行
以不食葱蒜禁酒离肉谓之戒律
复言“如此如此,方是真修”者
谬也!
须知此九真之戒,度命拔罪
上通天心,下系人伦
诚为妙法,用以修身
时时提点勿忘初心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GHpczkiaVuFE8Uws6t11Bwsz8R63v1Z4xA6oaf1G66hzxnViby0IpcuatnkRFxvSlQwdmGOrOiaIcaA/640?wx_fmt=jpeg)
感恩父母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四,常念报恩。万遍。
报恩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武曲分真。
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躭十月,乳哺三年。
辛苦百千,殷勤寸念。
怜我父母,日渐衰朽。
我今持念平等,悉灭崄峻贪嗔。
礼帝为师,祈恩报本。
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
大圣大慈,大仁大孝。
八十二化,报恩教主。
佑圣真武,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
注:
存思玄天上帝真武祖师,圣相庄严,面容慈祥,上居三清。
祖师座下,为自己之父母恩亲,列坐帝前,恭敬端严。
然后诵持宝诰,忆念父母,诞育己身之大恩,抚养成人之辛苦,愿上帝护佑恩亲,福寿增延。
以报父母恩亲之心,推及历代祖宗之恩,复推及天地生养之恩,复推及大道造化之恩。
经言“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诚为孝之至也,长生久视之道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GKvFM1LXdujbDtlibGBY7mkHQlCsS7q9iaDkX2rfH9MHUwFzoMk6XNJ6pd9SVqJibbcGS1BRmjmlk5A/640?wx_fmt=jpeg)
清静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五,抄清静经。百遍。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
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
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
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
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
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传
不记文字。
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上士悟之,升为天官。
中士修之,南宫列仙。
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
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
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
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
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
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
持诵不退,身腾紫云。
注:
此《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为玄门功课之首经
既简且奥,欲修大道,纵有万法千术,
总不离清静一门,如何是清静,则此经尽之矣。
故未曾入门,先抄录百遍,熟悉经文,思维经义
为进道之梯航。
因此正心诚意,存思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在上
持身端正,心凝形释,下笔抄经,未必字形美妙
但欲整齐不苟,心无旁骛耳。
玄门以经为三宝之一,以字为圣真所传
字纸尚且敬惜,而况经文乎?
故其经文之抄录收藏,务必恭敬。
不可如其他教派之传教布道
印书欲多,宣讲欲广
不择其经而传,不择其人而传
轻慢经教,获罪于天。
十字天经(呼息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六,十字天经。十万遍。
十字天经即雷祖圣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注:
雷祖为雷部之尊,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
故而持雷祖圣号十字天经者,能荡涤己身污浊之秽气,辅助内心浩然之正气。
默持圣号,存雷祖在上,神威赫赫,雷气隐隐
眼神内收,耳鼻勿扰,舌尖轻搭上腭,心中转念圣号
双手或子午诀,或握固。
持“九天应元”四字时,以鼻缓缓吸气,如吸取东方青气,为洁净生机之气,雷象震卦,色青属东,故取之以清静身心,荡除邪祟。
至“雷声普化天尊”六字时,则缓缓呼气,或以鼻呼,或以口呼,若以口呼,则口中如“嘘”字,出气而不出音,呼气时存己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污秽之气,皆化为黑烟,从诸毛孔窍穴呼出体外消散。
注意:
以“细深绵长”四字为要,无需讲究双盘与否,甚至无需盘坐,不论行住皆可用功,时时提携,久久见效,待持至十万数满,其应自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Ean6VZ857GLjHm0TVrbItBf7gDeoar7Onj63dkll6qBic25BlNWLjPzP1h80GiaPw69CDib5Zg7HianQ/640?wx_fmt=jpeg)
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Z527AwSWyZoomopTNCT09UO15sVJ4rAIUCmzjDB3S4oUwhCI3zyhNwFrh720pWRibd0G1jGENF9VtIGUVaXUeQ/640?wx_fmt=png)
跋:
此辎重修持仪凡六种
三皈依者万遍,忏悔发愿万遍
三宝九戒万遍,报恩宝诰万遍
恭录清静经文百遍,持雷祖圣号十万遍
以此数完,为六辎仪之圆满。
殷勤修持,足以坚定道心
种植福田,积累资粮
日后习诸法门,其益可知。
祖师在上,天地证鉴
末学后进,德才不具
诚非高明,乃敢以微贱
故作高论,实欲为心愿修行者
助陶铸之力,为阐扬玄门者,扶选拔之凭。
愚意肯叨,方丈昭然,而臧否事,聊由方寸尔。
甲午年桂月既朔,愚弟子张静正于枣庄九龙山明代徐一全真人碑前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YueQEDLKKGM7etGa6miabRa9Nv59oZxJpEflcKME5QiaxM9IMTmxJDdr4uceSIzEU1SY2mTV8dZyp3EqTrmib6yA/640?wx_fmt=jpeg)
圆桌小參策劃組
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