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宏观策略分析之我见

宏观策略分析之我见

阅读量:3777961 2019-10-25



作为一名宏观策略分析师,撰写宏观策略报告是我最主要的日常工作。我认为宏观策略主要研究和分析就是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以及资金流向对股市的影响,以及这三者间彼此的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
在实际工作中,撰写报告时,我会先从宏观经济出发。为什么?对此,很多人并不了解。大部分人士都会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会领先于经济变化;而且近两年来股市和宏观经济完全背离。那么还需要去分析宏观经济吗?我觉得还是需要的,分析宏观主要有三个意义:经济趋势的方向、市场的一致预期以及现实与预期之差。
在研究经济趋势的方向时,我们主要是看经济的方向和经济的质量。为什么要看这两项? 
股价P=盈利EPS*估值PE
其中的EPS和经济的方向是密切相关;
而PE则是和经济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不仅需要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还需要用中观数据、微观数据去进行验证。
在判断经济对股市的影响时,我必须还得考虑股价是否已经提前反映,这就需要了解市场的一致预期。如果当现实的情况与市场的预期出现不相符的时候,那么经济就会对股市产生影响,或者是加强原有趋势,或是削弱原有趋势,甚至是出现拐点。
国家政策
在宏观策略报告的第二部分中,我主要研究和分析的就是政策。国家政策主要有三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行业政策。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或者过冷的时候,国家政府往往会通过调整政策来调节经济。而且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又会对资金的流向产生作用。因此,个人认为研究和分析政策对于股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首先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出发,当一个国家经济向坏的时候,国家政府部门(央行)会采取降息或者降准,一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刺激企业投资,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在降息或降准之后,需要关注投资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投资的因素,比如结构的问题,产能的问题以及投资项目收益率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降准或降息是否存在约束性的条件,比如国内与国外的利差。
接下去,我们再看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出发,当一个国家经济向坏的时候,国家政府部门(财政部)会通过减税、加大发债和财政支出的力度等方式提高需求,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我们也需要考虑财政政策是否会存在约束性的条件,比如财政预算、国家债务与GDP之比。
对于产业行业政策,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我们主要关注汽车和房地产这两个行业的政策。
因为这两个行业的产业链、生产链都非常的长,牵涉到的上下游行业特别的多,所以这两个行业对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影响力。
资金流动性
在宏观策略报告的第三部分中,我主要研究和分析的就是资金流动情况。当前媒体将“流动性”这个词汇进行了泛用。我们为了厘清流动性对股市的影响,将流动性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内部流动性,也就是直接作用于股市的资金。
另一部分是外部流动性,是指作用于经济的资金。
在内部流动性上,我们目前进一步划分成开户数、基金发行量、杠杆、定增/配股、大小非增减持以及沪股通。
从实证研究来看:
开户数、基金发行量与股市是同步的关系;
杠杆的增速是领先于股市;
定增/配股则是加强原有的趋势;
大小非增减持,尤其是大小非净增持的时候对于大盘的影响很大;
沪股通则反映香港投资者对A股的态度。
在外部流动性上,我们主要关注汇率的变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内货币乘数的变化。
从实证研究来看:
外汇占款的变化对股市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大部分的时间之内,会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影响外汇占款的因素,主要是全市场对汇率的预期。当贬值预期加强的时候,往往会对应着外汇占款的流出;反之亦然。我们一般会通过观察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成交量、NDF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即期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差以及港股与美股涨跌幅的比较,通过这三个角度去判断外汇占款变动的方向。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融资成本,而这又会对股市产生间接的影响;
国内货币乘数,主要是用来观察经济的活力以及负债端的变化。
国金证券分析师:黄岑栋
分析师SAC 执业编号:S1130513070003
免责声明: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为投资者教育的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本栏目力求信息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