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4日,《中国财经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以《引金融活水润“三农”沃土——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劝耕贷”助力乡村振兴纪实》为题,对“劝耕贷”引金融活水服务“三农”主体,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长篇报道。该报记者张曦文深入安徽,以高站位、高立意,从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全局视野,将“劝耕贷”提升到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高度,进行深入详实的报道。该报道是对“劝耕贷”精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放大了“劝耕贷”的品牌效应,引导更多的金融活水滋润“三农”沃土。现将文章转发,以飨读者。
引金融活水润“三农”沃土
——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劝耕贷”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张曦文 通讯员 查天然 吴小雯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19-10-24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全面推进。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那么,乡村振兴的钱从何而来?乡村振兴需要多元投入,不能仅靠财政“一条腿走路”,金融资本也须同向发力。尤其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活水”流向乡村。
为此,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三部门联合构建财政协同金融支农新机制,形成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服务“三农”主体的顶层设计。安徽省紧密跟进,成立由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并直接管理的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农担”),首创“劝耕贷”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自创立以来,“劝耕贷”模式连续三年被写入安徽省省委一号文件,连续两年被写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前不久,“劝耕贷”又荣获“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奖”,安徽农担成为全国担保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机构。
颠覆传统信贷理念
“劝耕”二字取自杜甫《大雨》诗句“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立意勉励、鼓励、奖励农耕。
“‘劝耕贷’鼓励农耕,体现了政府导向和政策属性;提倡强基固本,传承了农耕文化的优良品质;创新担保模式,体现了金融支农的特征;夯实诚信基础,打造担保品牌价值。”安徽农担董事长叶斌告诉记者。
“与传统农村金融模式不同,‘劝耕贷’更注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成长和信用,轻抵押、重信用,秉承‘信用为王、成长优先’。”叶斌说,传统信贷理念是抵押优先、避险为王,大批有成长、有信用而缺抵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拒之门外。
没有抵押物却可以贷款,风险如何防控?在“劝耕贷”模式中,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化建档立卡工作是关键。
“劝耕贷”从乡镇切入,利用乡镇管理部门对本地经营主体的了解及熟人优势,进行信用信息摸底和经营数据归集,为辖区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一方面,获得“软信息”,即家庭情况、经营能力、诚信品质;另一方面,获得“硬数据”,即经营规模信息、财政补贴信息、工商注册信息、农业保险信息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没有抵押物,但他们有具有成长性的业务;虽然没有信用记录,但他们有多年来在同乡中形成的口碑,这些就可以作为信用审查的‘软信息’。”叶斌说,“劝耕贷”并非纯无抵押,他们把比资产更重要的东西——产业发展的未来和个人的信用,拿出来抵押,这也是“劝耕贷”更看重的。
“一户一档、适时更新、永久存续、多元利用”是建档立卡的价值所在。在肥西县“劝耕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展示了安徽农担开发的“劝耕贷”数据管理系统。
在系统内搜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名字,申请人的“基础信息”“经营信息”“资产信息”等数据一目了然。而后经过项目公开发布、银行技术尽调、农担复合尽调、熟人社会公示等步骤,一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身份证”就诞生了。
“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这是‘劝耕贷’基础中的基础、关键里的关键。”叶斌说,把住建档立卡这个入口,就能使品质好、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服务和发展的机会。
肥西县财政局副局长胡芳玉表示,“劝耕贷”是把有信用、有主业、有规模、有经验、有效益、有需求的“六有”主体甄别出来、培育起来、发展下去。把经营者的诚信品质和经营的成长性作为关键条件、决定要素,而不特别注重实物抵押,让人品好、产品好、市场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进入金融机构信贷视野,分享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果。
“‘劝耕贷’打破了原有商业性金融机构抵押优先的传统路径,突出信用为王的理念,将诚信基因植入农村熟人社会,产品理念契合了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是接地气的农村金融创新。”安徽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30日,安徽省“劝耕贷”业务覆盖全省86个县(市、区),已在全省893个乡镇落地,乡镇覆盖率达到72%;累计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720户、贷款金额82.61亿元;累计代偿64户、2190万元,累计代偿率0.47%。
政银担抱团 破解融资难题
政银担抱团推动是“劝耕贷”模式的一大亮点。
传统信贷工作和担保工作都是银行和担保机构独立完成的,而在“劝耕贷”操作过程中,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既明确分工又紧密抱团,实现错位把关、联合发力。在“劝耕贷”数据管理系统操作全流程中形成了“三点错位”和“三点定位”,使整个信贷过程有信度、有效度、有温度。
“三点错位”优选结伴,即政银担错位尽调,从乡镇基层部门的基础尽调、到合作银行的技术尽调、再到农担公司的复合尽调,错位把关、联合发力,彻底错位、精准错位、有效错位,发挥各自优势,精准识别项目风险,优选客户。
“三点定位”跟踪陪伴,即政银担信息定位确保行稳致远,通过三方的保后跟踪服务、及时共享更新信息、分析判断主体发展趋势,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产业优势、补齐个别短板、发掘成长机遇、渡过经营困难。
夏燕是肥西县官亭镇姚岗村人,2016年返乡创业。和大多数刚刚起步的创业者一样,夏燕也在钱上犯了难。正是得益于“劝耕贷”的支持,夏燕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问题,成功开办了家庭农场。
“政银担‘三点定位’的跟踪陪伴,可以帮助她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健全产业链条,发掘成长机遇、引导对接电商等。我们一路陪伴其发展和成长。”叶斌说。
目前,夏燕家庭农场养殖白鹅600多只、鸭2000多只,鸡年出栏量达10万羽,年纯收入达20万—30万元。在“劝耕贷”保后跟踪服务下,家庭农场形成了采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运作模式,夏燕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能人。
“农担体系是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担保的政策性功能与优势,引导金融资本积极投入‘三农’,更加有力、有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安徽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农业信贷担保服务重点在基层、在农村,服务对象面广、点散、户多,要想让更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更快、更好地享受到这一强农惠农政策,单靠农担公司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叶斌说。
据了解,目前安徽全省已有7个地级市出台“劝耕贷”全市推动方案,80个县(区)出台“劝耕贷”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劝耕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区)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至、界首、埇桥、肥西等地相继出台奖补政策,支持鼓励地方金融机构与农担公司合作。
同时,“劝耕贷”严控主体融资总成本,把银行定价转为银担议价,把融资总成本控制在“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20%+1%保费”以内。目前大多数合作银行都执行基准利率,上浮利率年化融资成本也不超过6.22%,这也成为“劝耕贷”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劝耕贷’的创新之处就是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交汇点和结合部做文章,有效推动银行优质金融‘活水’流入乡村回归本源。”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兼合肥分行行长耿志强说。
“‘劝耕贷’为农行践行普惠金融提供了切入点,为农行全面服务‘三农’提供了落脚点,为农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发力点。”谈起与安徽农担合力协同支农的有益探索,耿志强坦言,如果没有“劝耕贷”这种政银担合作的模式,想做好农村普惠金融,农行“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安徽多地合作银行都专门成立“劝耕贷”业务部,配备固定工作人员,出台“劝耕贷”相关贷款管理办法。截至2019年9月末,安徽农担与98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劝耕贷”业务落地的有82家银行。
走出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径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这座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的小县城一度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但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是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原产地。
“金寨具有独特的猕猴桃种植优势。地处北纬31度,是猕猴桃的最佳生长带,野生资源22万亩,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首个中华野生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金寨猕猴桃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寨县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贤东说。
看好猕猴桃市场前景的汪宪武,在金寨开办了家庭农场,开始发展40亩猕猴桃种植产业。
走进汪宪武家庭农场猕猴桃种植基地,成片的猕猴桃果树茁壮成长,树下的土鸡正三两结伴“散步”,滴灌、喷灌、施肥设施一应俱全。
猕猴桃生产周期较长——第一年种苗,第三年挂果,第四年进入丰产期,第五年盛产期。这就意味着在初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我前后投入了80多万元,但想要实现种植标准化还远远不够。像我们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担保抵押,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多亏了扶贫‘劝耕贷’,扶了我一把。”汪宪武激动地说,通过“劝耕贷”获得的40万元,主要用于果园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产业要发展,老区人民更要脱贫。在金寨,安徽农担将扶贫元素注入“劝耕贷”模式,把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服务的建档立卡与为精准扶贫户脱贫服务的建档立卡进行“两档共建、两卡联动”,将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机链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户脱贫致富有机链接。
为了带动贫困户,汪宪武把园子里的劳务承包给贫困户汪先春、张经梅夫妻,在猕猴桃还没产生收益之前,每年保底收入3万元;产生收益之后,汪先春夫妻参与收益分成。
“之前在外地打工,考虑到父亲年纪大需要照顾,就回乡务工。在农场工作,收入稳定有保障,比在外地打工更有幸福感。”汪先春说,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实现脱贫。
2017年,在金寨猕猴桃产业迎来一笔“大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发展系列项目——安徽金寨猕猴桃价值链产业扶贫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的落地,也得益于扶贫“劝耕贷”在金寨打下的基础。
作为该项目的承接主体,金寨天源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2017年,合作社由于资金紧缺,经营一度陷入困局。
“扶贫‘劝耕贷’是雪中送炭,把我们的企业救活了。”理事长孙斌说,150万元贷款全部用于猕猴桃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如今基地已走上正轨。
“正是有了扶贫‘劝耕贷’贷款,为园区打好了基础,我们的基地才有能力承接联合国项目。你看我们这些果树,长得一天比一天好了。”孙斌望着今年栽下的高标准果树,高兴地说。
目前,合作社主要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和项目分红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已经直接带动150户贫困户受益。
“扶贫‘劝耕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通过‘两档共建’‘两卡联动’,把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安置到新增产能和产业链条上,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以振兴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金寨县常务副县长张涧说,2018年扶贫“劝耕贷”带动金寨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多方共筑“东至标准”
“自2016年4月推出后,‘劝耕贷’已在安徽省各地推广。其中,东至县在实践中对‘劝耕贷’的设计机理理解最准确、推行最到位、效果最显著。”叶斌评价道。
2016年6月,东至县启动“劝耕贷”试点,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形成了具有皖南特色、东至特点、可复制的农业信贷担保示范模式——“东至标准”。如今,该模式已成为安徽省操作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东至是皖南山区的农业生产大县,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2000余家。试点之初,“劝耕贷”重点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东至县泥溪镇新生代农民刘明心就是“劝耕贷”的受益者。
2014年11月,刘明心返乡搞起了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农家乐休闲、共享农业、体验农业等模式开发。2018年,由于资金不足,接待能力跟不上,农场遭遇困境。这时,通过“劝耕贷”,他从东至县农商行得到50万元贷款。
“贷款到手后,我们立即对农场进行了提升,同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农村资源整合,依托农产品吸引客户。感谢‘劝耕贷’,在最需要的那个‘茬口’,给予了我们帮助。”刘明心说,如今农场发展得如火如荼,杭州、上海等多地客户慕名而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首位任务是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而产业发展首要是导入金融要素。”东至县县委书记李明月说,“农”是初心,“农”是农担工作的初心,也是财政支农的初心,要始终与“三农”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信”是根本,体现了农村熟人社会的“信用为王”,导向是“做好人”,通过注入诚信基因,培育致富带头人;“担”是使命,要把支农的情怀投入到“三农”中去,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大潮中。
如今,在东至,越来越多和刘明心一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劝耕贷”中受益,活跃在尧渡河畔、舜耕山麓,深耕现代农业。
“东至将‘劝耕贷’逐条细化,使其操作更具体,并设立了相应奖惩制度,使‘劝耕贷’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项目持续推进,才让‘劝耕贷’在东至县获得阶段性成功。”叶斌说。
东至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劝耕贷”创新试点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共同抓,县、乡镇、部门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并将“劝耕贷”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东至县出台相关政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其业务贷款净增额为考核依据。其中,对投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按贷款净增额的1%给予奖补,对投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按贷款净增额的0.5%给予奖补。对有关乡镇和部门,视工作开展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经费奖励。试点伊始,该县内6家银行金融机构争相同省农担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县域金融支农方式从“要求银行支农”向“银行主动要求支农”悄然转变。
“多方的认可和努力,共同成就了‘东至标准’。”李明月说。3年来,东至县累计办理“劝耕贷”业务1560户(次),发放贷款5.6亿元,不但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且实现了金融运营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带动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强化、信用生态的不断优化、美好乡村的不断进化。
李明月表示,“劝耕贷”在东至的成功实践,探索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创造了财政支农的支点,用财政的资金、担保的杠杆,撬动了金融资源;拓展了农村新业态,农村“沉睡”的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和要素被激活;植入了“三治”融合的密码,使“德治”有了平台,“法治”有了抓手,“自治”有了基础,让乡风民风实起来、亮出来,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网 言 网 语”征 集 方 式
1、“网言网语”互动专区。东至县人民政府网站、东至先锋网,今日东至、东至县人民政府发布、东至先锋网微信公众号及乡镇、县直新媒体平台开设“网言网语”互动专区。今日东至微信公众号,可在任何一篇推送文章下方留言。
2、通讯地址。东至县城新区政务大楼10楼1008室—东至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247200。
3、电子邮箱。dzztjy@126.com。
来源:安徽农担
编辑:陆静靓 轮值主编:徐玉松 监制:张竹青
如果在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