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主要内容: 经过隋末的农民起义和诸侯兼并战争,一个新的王朝诞生在了刚刚经历民族融合的大一统的中原大地上,这就是唐朝。在唐高祖之后,秦王李世民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势力夺取了皇位,成为唐王朝的第二位君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请在WIFI状态下观看下面的视频)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5]。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请在WIFI状态下看下面的视频)
“武则天”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以超常的政治魄力锻造了一段独一无二的历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她又以世所罕见的勇气和智慧突破了世俗、突破了宫廷、突破了男权社会、突破了整个时代……
高中生学习微帮 (微信公众号:gzsxxwb) 专业教师为天下 学子提供服务,解读教材考点知识,对学科高考试题解题方法,免费提供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名师视频教学。
欢迎关注并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