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28)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28)

阅读量:3803247 2019-10-26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三、要弘废立
    (二)《观经》废立
    在这部《观经》当中,也有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用莲花的比喻来说明。
    净土宗称为莲宗。莲花,外面是花瓣,里面是莲蓬。莲花生长有三个阶段。
    1.为莲故花
    第一个阶段,“为莲故花”。“莲”指莲子,“花”是莲花瓣。为了结莲蓬、收莲子才长这朵莲花,所以叫“为莲故花”。这时只能看见莲花苞,里面的莲蓬看不到。
    2.花开莲现
    第二个阶段,“花开莲现”。莲花开了,里面的莲蓬就看到了。其实,花苞包起来的时候,莲蓬就在里面,只是我们看不到。到第二阶段,“花开莲现”,莲花打开,莲蓬出来了。
    “为莲故花”就代表“为实施权”。莲子代表“实”,果实,真实,成熟的。为了这个真实教法,先施设权假方便。“花开莲现”就代表“开权显实”。把权巧方便的教法打开,显示出真实的教法。
    3.花落莲成
    第三个阶段,叫作“花落莲成”。到最后这个阶段,大家到莲花池边去看,就看不见花瓣了,只看见莲蓬孤立地在那个地方,莲子成熟了,花瓣都飘落在水中:这就是“废权立实”。
    在这部《观经》当中,什么是“为莲故花”呢?“莲”就是指阿弥陀佛的弘愿——“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就是指专修念佛的教法;“花”呢,花瓣,很庄严,有保护作用,有引导作用,是指什么呢?要门,定散二善。从组织结构来说,《观经》的“序分”,特别是“散善显行缘”“定善示观缘”,即是“为莲故花”,为实施权。
    韦提希夫人请求说:“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佛就微笑了。为什么微笑呢?“好啊!你这么一问,我就可以讲我心中的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了。”但是,还不能马上讲出来,而是说“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以定善、散善为譬喻、方便,心中深深地藏着阿弥陀佛的本愿。
    “正宗分”将“序分”中的“定善示观缘”展开为十三定观,“散善显行缘”展开为九品行业,从中显出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这叫花开莲现、开权显实。
    比如定善第七观,世尊正要为韦提希夫人说除苦恼法,尔时——
        无量寿佛住立空中,
        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
        光明炽盛,不可具见。
    阿弥陀佛就显现出来了,佛慈悲智当下彻入韦提希夫人内心,夫人与弥陀悲心一念相应,当下得证无生法忍,往生决定。这就显示: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我们众生的除苦恼法。唯有念佛,能除众生生死大苦恼。
    这即是花开莲现。
    又,第九真身观是定善十三观的最高潮,真身观成就了,就看见阿弥陀佛“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样高大的佛身,放出无量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这是《观经》当中很重要的经文。观佛成就之后,看见佛的光明是摄取念佛的人,即是从观佛走向念佛,显示观佛为方便,念佛为真实;十三定观为权,一向专念是实,所谓开权显实、花开莲现,现出念佛。
    散善三观显明念佛的,是在第十六观,下品三生单讲念佛,不讲其余。因为这三品众生都是造恶多端,毫无修持,直到临终方遇佛法。对他们来说,定善、散善都不可能修持了,只有念佛法门可以救度他们,所以单提念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九品往生当中开权显实。
    “正宗分”十六观说完,进入“流通分”,世尊不付嘱定观,也不付嘱散善。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受持众戒等等都不付嘱,唯独提出“持无量寿佛名”的念佛,交待阿难:
        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这一句叫作一锤定音。“持是语”,不是持无量寿佛观,也不是持三福;是持什么呢?就把真实的教法显露出来,单提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才是整部《观经》的心髓和精要,这才是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最后的落脚点——持名,持名念佛,执持名号。
    到这个时候,要门的花瓣通通凋落,只留下弘愿,“持无量寿佛名”即是花落莲成、废权立实。
无论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灵魂归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