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没有人能够忽略AI的潜力,它已经与众多领域成功联合,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纪录片《你好AI》首次以人文视角审视AI这个科技话题,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拯救濒危动物、攻克医疗难题、探索无垠宇宙等领域,呈现出人工智能如何帮助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据介绍,《你好 AI》拍摄历时一年半,跨越亚、欧、美、非四大洲,采访77个人物、拍摄43个机构,拍摄过程经历四季达119天,足迹遍布30 国内外城市。
该纪录片实现中国第一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拍摄摩洛哥火星测试场智能机器人测试的纪录片等多项突破。
《你好 AI》共五集,从??智能与?类发展关系的视?,展现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落地,以及对?类社会的帮助与改变。
让我们通过3个故事片段,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故事:借助AI修长城
长城,这是我们人所皆知的中国文明古迹。刚开始是用来做防御的,他修建最大的困难就是,复杂的地势。要想为修缮工作做先期勘测,在过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引入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第一步:采集高精度图像利用无人机对城墙进行检测与航拍,这样,可以先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来进行准确的3D建模。
在无人机的视觉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城复杂的地势和周围植被的状况都被看得一清二楚。这就是人工智能入场的时刻。
通过无人机,对长城进行全角度的高清图拍摄,后期再生成3D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缺损检测,对长城进行数字化虚拟修复。
第二步:3D建模和损毁部位的人工智能识别借助最新服务器,可以快速分析处理一些分辨率较高的的数据,然后产生高精度长城影像3D模型,接着再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在3D模型上边识别需要修复的地。
第三步:3D模型的人工智能数字化修复从2D到3D的变化可不仅仅是“+1”这样数字的变化。在这里边其实是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与算法的考验。
当我们的参照物为700米的长城城墙,无人机则需要采集上万张的高清晰照片,内存也会超过200GB,在数据运作的过程中,还会再生成超过100GB的运算数据。
第二个故事:AI为敦煌文物打造“数字档案”
一千六百年前,一位僧人乐尊站在鸣沙山断崖上遥遥眺望。此后的一千年之间 ,众多匠人们开始在这里开凿。这里就是敦煌。
研究院的吴健团队为洞窟做数字化采集工作,它会将每一幅壁画都分成很多小份,传输到电脑上,再重新拼接,最后输出生成高清的数字档案。
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记录方式,其实有很多的不方便和缺陷。不能解决形变问题还有障碍物。
受气候的影响,避过风沙的影响,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共同研发,将人工智能嵌入照相设备,这样它就可以自己移动,并且调节灯光等关键按钮,让图像可以直接传输在显示系统中,进行拼接。
除了自动拍照,这套设备中的三维定位系统还可以在后期处理时校正画面的透视与变形。
“敦煌不再遥远”数字展落地,吴健团队用数字技术将莫高窟带到了2000公里之外的石家庄,数字摄影叠加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走近敦煌。
第三个故事:借用AI来抢救满语
据统计,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在消失,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语言大概有6000多种。其中,满语,就是一种濒危消失的语言。
纪录片中,工作人员也不会讲满语,他就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人声进行采集、运算,再合成一个语音库。他去拜访了一位会讲满语的老奶奶,亲耳听到自己民族的语言;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合成。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纹,也就是音色特征。人工智能声学模型训练必须基于真实的、有规律的真人朗读音频数据。邓春雷团队提前做好了声调定义、标注方案。
采集共录制到630分钟的样音,将被用于合成个体语言样本。经过处理,这个团队得到了2500多条语句数据。对声纹特征、语言规律和语调程式的顺利提取,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与具有超强算力的服务器协同配合。
文明创造,代代相传,也在成就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让现在的我们看到了前人未曾到达过的、被重新定义的未来。
学校地址:丽水市花园路68号三联文体广场4号楼码猿编程教育。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方式:13082893881(微信同号)
在码猿Scratch创意编程课中
孩子们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研究各种领域(艺术、数学、物理、自然、社会等等)的问题,视角极其广泛
电脑编程能充分调动少儿创造力的探索性实践活动
是真正的“脑力冲浪”!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探索科技的情操;
激发青少年的创意想象与逻辑思维;
培养他专心致志做事情的好习惯。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参加体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