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九月廿八 · 天光冷冻冻,麻皮当火囱

九月廿八 · 天光冷冻冻,麻皮当火囱

阅读量:3837423 2019-10-27



见字如面。
虽然昨日的“谜面”没有人猜,但作为负责任的公众号,我还是有必要把谜底揭晓。
三只篮,
呒没环!
请问侬是哪三只篮?
说的是没有把手【环】的篮,除了昨日推送的【縩箜篮】,还有两个就是【白篮】和【摇篮】。都没有把手,好了,冷冷地解答完毕……
说曹操,曹操就在朋友圈。今天我就看到了有朋友拍到蚂蚁岛“博物馆”的【縩箜篮】,可是他们很不“讲究”,写成了:家孔蓝(三个都是错别字)。

但至少验证了一点,这个“蓝”确实没有环。
“家孔蓝”贴隔壁,有一个【火囱】,这倒是没有写错:

那么今天就顺水推舟,我们推送【火囱】。很多人都不认识火囱了,这个是什么?用来干什么?即便“结了婚”的,我问了几个人,他们也只是说,用来“倒灰”的……
好吧,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一讲,这个火囱。其实从功能上讲,这个是“暖手袋”的十八代祖宗。是的,在火囱出道的时候,人们用它来烘手、烘脚,甚至也可以烘干内衣内裤。这个火囱和过去我们讲到的【汤婆子】有的一比,但不同的是,【汤婆子】用来装热水,使用的时候是全程密封的,安全性高一点,因为不怕“打翻”,我小时候农村里也把它称作火囱,其实并没有“火”的本质,冬天时候我的外婆竺友英女士,会烧好热水灌满它,事先放在我的被窝底下。这样我进被窝的时候,把棉毛裤一脱,裹住脚,贴在汤婆子的边缘,一来不用皮肤直接接触汤婆子(以免烫到),二来棉毛裤也能取点热气,在被窝里焐一晚上,第二天起来,穿的时候不至于太冷……我真是机智的小小少年啊!
在我的童年,汤婆子已经是塑料外壳了,可是最早的汤婆子也好,火囱也好,都是铜制的居多,火囱还有“竹编”的,接下来我们就讲【火囱】。
【火囱】一般呈扁圆形,有提手,因为不方便直接“手捧”,所以提手就是隔热的,真要拿手脚去烘,要么隔出“安全距离”,拎着就可以烘手,要么放在脚边,都能烘烤取暖。因为火囱是燃烧的,里面是烧炭墼、锯末或砻糠等。
其实火囱这个东西,以前还是严格区分烘手和烘脚功能的,烘手的可以称作【捧炉】或雅称【手熏】;烘脚的,有些地方干脆就叫【脚炉】,或【铜踏】、【火笼】。
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介绍汴京市面上的诸色杂货,就有称脚炉【供香饼炭墼】。所谓【炭墼】ji,就是把炭的碎末和粘性泥土捣紧,做成的块状燃料,相当于今天的蜂窝煤,专供手炉和脚炉燃烧取暖,续温时间长,更换方便。古代的一些殷实人家,有小儿要到学塾读书,冬天也会备好脚炉和炭墼,让孩子携带到学塾里烘烤,保持身体的温暖。
锯末舟山人也叫【刨花】碎末;【砻糠】也可以是【瘪谷】,我们过去专门有一期讲,详见:
《五月廿七 · 擂倒牌子疑》
你看,我写的方言虽然系统脉络分散,但也多有联通,能有呼应。现在回过头去看,都很好。我也有理由相信,有一些之前阅读量不高的文章,随着方言日历的推出,会有更多的“返潮阅读”,连贯起2019-2020,这一年,就处处是“彩蛋”了!
接着讲【火囱】,正因为有燃烧(虽然炭火不是明火),但总归和空气助燃,又有烟冒出,所以火囱不是密封,他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就是刚刚我们在火囱上看到的一个个小圆孔。而燃烧后的炭墼灰,就是刚刚结了婚的新人说“倒灰”用途。敢情就是家里买了簸箕,说簸箕的作用就是用来“倒垃圾”的,那显然不合适。
至于如今为什么结了婚要在婚车行驶中途,伴娘将火囱灰倒出一些在桥头,大意就是这些“香灰”啊,经由桥堍入河道,随着河流扬去,有【香火流传】之美意。这是结了婚的人跟我解释的,我本人还没有这么经历过,所以算是正经的“道听途说”。也愿意听到更多的版本修正,帮我完善方言的建设理念。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最后还要剩下一些火囱灰,到男方家里,两家的碳灰倒在一起,融合香火……
从昨天开始,天就冷了。舟山有一句老话:

脸上长麻子,就是【麻皮】,这句话是在嘲笑那些长了一脸【麻子】的人,脸上的麻子一颗颗,像似火囱上一个个小圆点。好像就能“取暖”似的。这是民间惯有的长相歧视,只要一个人瘸脚、斜眼、秃顶、麻脸,都是可以被俗人拿来当笑柄的。那【麻子】是什么呢?不是雀斑,虽然我们有时候也把脸上长了雀斑的人,说是麻脸,但雀斑有专门的舟山话形容——【雀子斑】,【雀】方言里念“jie”音,雀子斑属于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而麻子就是麻子,是一个同样进入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医学上普遍认为,从1980年开始,全世界消除了人类唯一打败的传染病——【天花】,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天花生完以后,患者在痊愈下,脸上会留下麻子,也因此天花得了这个“花名”。随着天花的灭绝,其实真正现在的“麻子”脸,也绝迹了。
随着麻子的灭绝,火囱如今也已然徒剩下“香火延续”的功能寓意了。可是今天既然提到了【蚂蚁岛】,我们再讲一个历史小故事作为彩蛋好了:
(以下内容转载自2017-3-23浙江新闻,通讯员:翁盈昌)
自1952年第一个渔业生产互助组成立后,蚂蚁岛渔民翻开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新篇章。1954年初,蚂蚁岛实行“一岛一社”(渔业生产合作社)经营模式,原先几艘小张网船已跟不上集体化生产方式发展,社里计划打造7艘大捕船。这个雄心得到了当时舟山地委的支持,获得国家贷款3万元,并向沈家门一船厂购买了3艘大捕船投入生产。到哪里去筹购买余下4艘大捕船的钱呢?合作社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对策。
“千难万难,发动群众就不难。”合作社召集社员代表,群策群力。一老渔民发言:“国家已经给阿拉贷款了,阿拉不能再抽‘伸手牌香烟’了。蚂蚁岛人有骨气,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把4艘新船买回来。”一年轻人说:“阿姆给我结婚的钱,我拿出来给合作社买船,等有钱了我再结婚。”大家热情高涨,还有妇女代表当场摘下银耳环,捋下银手镯。
第二天,消息传开,社员们纷纷把自家的火囱、蜡烛台、铜面盆、金银首饰等都捐出来,甚至还有社员把镶嵌在衣橱、棉柜、箱子上的金属都挖下来捐给集体。柴多火焰高,全岛共筹得铜火囱450只,加上另外一些值钱物件,共兑换来9500元现金,购得一艘崭新大捕船,取名为:
【火囱船】
以上。

这是方言类栏目推送的第 255 篇
#方言日历众筹过半#
截至目前,方言日历——《朝潮夕汐》众筹1024册,以认筹610册,剩余的500册不到众筹完毕,即生效本次众筹,我会马不停蹄加入印制,也停止众筹认购的36元/本,改为正式统一零售价72元/本,特此公告!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喜欢作者】进行打赏36元
即可认筹一本
打赏108元
认筹三本包邮
我们这种小打小闹的公众号,做原创的设计和文创,没有各位的支持,我将一文不值。所以我不搞那些虚的,集赞什么活动都不搞,全凭大家认可自己的乡音,很适合常年在外的宁波、舟山游子们(我现在已经接到海外的舟山乡邻的订单了),希望《朝潮夕汐》能够温暖你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