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简介:
《幼儿园》是独立制片人张以庆的作品。记录了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分离焦虑大声哭闹,会为了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本片从筹拍到正式完成后期制作共历时3年,荣获了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奖。
适影范围:家有幼儿园宝贝的家长,尤其是初入园宝贝的家长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千寻麻麻
昨天和几个孩子刚入园的新手妈妈聚会,大家都在吐槽,担心刚刚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几天,会不会再次爆发分离焦虑。
我开玩笑地说:“要说分离焦虑,家长比孩子严重,瞧你们这状态,孩子没想那么多,几个老母亲倒是操碎了心。”
不过玩笑归玩笑,我内心其实很理解这种感受。
作为父母,尤其是妈妈,真是搁了十二颗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吗?有跟同学打架吗?上课有好好听讲吗?……好多好多问题。
记得开学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儿园后会发生什么?这些信号告诉你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从大家描述的细节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担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妈妈,哪怕孩子已进入中班、大班,家长也还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到底怎样。
是融入还是孤单?是开心还是闷闷不乐?
有没有被同学欺负?老师有公平对待吗?
……
曾以智障儿舟舟为原型拍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获得国际大奖的独立制片人张以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角度,决心拍一部以孩子为主题的纪录片,真实再现幼儿园生活。
张以庆选择了武汉一家幼儿园作为拍摄对象,理由是武汉的幼儿园历史悠久,中国第一家幼儿园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张之洞在武汉创立的。
摄制组进入幼儿园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比较、筛选,在园方的配合下,最后按小、中、大,每级各选了一个班级。为了保证与孩子一样的视角,学油画出身的摄像师刘德东,或蹲或趴在幼儿园里呆了足足14个月。
历时三年后,这部名叫《幼儿园》的纪录片终于问世。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国际评委评价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看过的家长感叹道“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而整部片,最打动我的是真实。
镜头前,孩子和父母分离时歇斯底里的哭闹、穿不好衣服时的尴尬,突如其来的争执,把饭菜弄到满身都是的无奈,眼看身边小朋友一个个被接走自己妈妈还没来时的焦急……这就是我们孩子最真实的成长历程啊,看完后,担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纳。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1
分离焦虑,每个孩子都会经历
“我要回家!”影片开头,是小朋友踏入幼儿园第一天,死死抱着转身离去的妈妈不放手,哭声响亮。
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妈妈都熟悉。
执着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师:“让我回家吧。”
间歇性伤感的孩子,原本安静地坐着,看见其它小朋友哭,瞬间崩溃。
抱着侥幸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饭都很冷静,却在午睡时“全线溃败”,哇地大哭起来:“不是说吃完饭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儿园睡觉,我不要在幼儿园睡觉!”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哭泣后的鼻涕还没来得及擦拭,掉进了碗里。可怜又可爱的小表情,让人心疼。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打怪升级”,分离就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第一关。
离开父母安全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欢的饭菜,和不熟悉的人同处一室,被老师用相似的规则约束着。
这时候,哭泣,是最正常不过的情绪表达方式。
很多妈妈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儿园有什么问题,或者孩子自身有什么问题。
看完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来大家都一样。”
几乎所有孩子都曾哭着讲,我不要上学。
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儿园有问题,也不代表孩子的适应力有问题。
它只是一个孩子由个体到集体,蜕变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印象最深是那个总是被最后一个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个人坐在窗台前左顾右盼,眼角挂着泪。小脸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头望向另外一个门,生怕妈妈会从另外一边进来。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看着这副画面,我忍不住想,幼儿园大概就是我们人生初尝孤独的起点吧,硬生生被抛向人群,抛向集体主义。
一天天长大后,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独只是个伏笔。于是在面对自己孩子时,虽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这就是成长的必需。
2
那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可能遭遇的困难
渐渐走出分离焦虑,适应集体环境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仍然需要独自面对很多困难。
吃饭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饭菜就会撒到身上。同学会不会笑,老师会不会批评?小女孩先是愣住,继而踌躇了很久,才终于小心翼翼地报告:“老师,泼了。”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穿衣也不比吃饭简单,这个叫陈志鹏的小男孩,已经和外套“战斗”了十来分钟。怎么穿都不对,好不容易穿好一只袖管,另一只又错了位。男孩气得把衣服狠狠丢在床上,但过了一会,没人帮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尝试。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幼儿园里规则比家里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难免遭遇“打击”。
片中名叫马玉兰的小女孩,因为太过活泼调皮,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
大家端端正正坐着上课的时候,马玉兰自顾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为立即招来了老师的呵斥:“马玉兰,在干嘛,坐好!”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集体生活,意味着限制与约束,与自由任性的个体主义之间必然存在冲突,孩子需要在幼儿园阶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机会。
老师要求大家把小板凳叠放在一起,这个小男孩怎么调整,都没有办法按正确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师提醒他换个面,可换个面后还是放不进去,男孩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脸上写满了无助和无奈。
最终,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是我们大人看不见的。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看了这些片段,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们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场景,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学习。
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学习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叠被子……还要学会自己处理情绪,面对困难,接受失败。
如果家长理解了“幼儿园不是NEVERLAND,孩子经历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许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临的种种挑战,开始慢慢放手,让他独立去面对,去成长。
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离焦虑和生活上的困难,最让家长担心的,可能就是幼儿园里的社交问题了。欺负与被欺负,是妈妈群里经久不衰的话题。
在《幼儿园》里,你会看见,你所担心的孤立、霸凌、攻击,每天都在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着。
一个看起来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发难,恶狠狠地冲他身后的小女孩吼道:“你给我坐着。”女孩吓得身子往后一缩,像一只受惊的小动物。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另一旁,四个小孩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个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着我坐听到没有。”
他身边男孩见状,也用同样的语气,对趴桌上的孩子恶语相向:“我不喜欢跟你对着坐你听到没有啊。”
见有人认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显得很高兴,又笑着补了句:“看到都心里烦。”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除了语言暴力,肢体冲突也是随时都可能发生。
课堂上,老师教小朋友认识空气。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袋,让他们在里面装满空气。两个男孩因此大打出手,一个不满对方抓了自己的空气,一个不以为然。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以上画面可能会引发你的感叹:“孩子的世界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单纯,成人有的很多东西,孩子之间也有。”继而生出担心,“我的孩子会被孤立被攻击吗?”
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江湖”。
在这里,他们碰撞、冲突、攻击与被攻击,通过最原始的磨合方式,体会并学习与人相处的奥秘。
但这只是事物的一面,片中还有很多正能量满满的温暖镜头,透过这些镜头,我们看见孤立、攻击的另一面是合作与友谊。
上午活动中发生冲突的孩子,午睡时已和好如初,两人趁老师不注意,牵着小手偷偷讲话,一副亲热无间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小女孩观察到身边男孩离开妈妈的失落,主动给他剥了一个鸡蛋,还很细心地留着鸡蛋底部的壳,叮嘱男孩拿着下面吃。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孩子们也会聚在一起开心地玩游戏,聊些有趣的话题。
比如,讨论今天是星期几,说到已经星期四,很快就会放周末假时,两个孩子高兴得蹦了起来;他们也会像大人一样,掰掰世界杯八卦,讨论中国队厉不厉害。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博士,曾说过一段话:
成人总以为,“童年”就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然而我们搞错了(或者忘记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
江湖中有风浪也有平静,不论风浪还是平静,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也许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试着去接纳孩子身处的多元环境,少一些臆想,多一些信心。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这部纪录片里,几乎没有专门给家长单独的镜头,老师出现的几率也非常少。
对此,导演张以庆解释说:
我们舍弃一些干扰,就是为了让每个镜头都聚焦到孩子身上,拍出真正可以称之为生活的东西,以及它们所折射出的幼儿真实的成长经历。
这也像是一种暗喻,暗示家长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必然是逐渐淡出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的担心都没有用,不如选择相信,相信有些东西是孩子必须去承担的,也相信他们能够适应。
就像宫崎骏说的那样:
“成长是一笔交易,谁都要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原来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是长大后才读懂的人生揭秘高考状元:看看别人家父母,我无脸嫌弃自家孩子清华北大复旦招生宣传片曝光,看完哭了…孩子不想读书就给他看“妈妈,你去死”,孩子说狠话时,你的回答很重要孟晚舟攻读“狱中博士”:比坐牢更恐惧的,是逃避这3个问题。40岁博士奸杀中国女孩,父亲痛哭:我们是怎样把孩子养成凶手的?叫你早生娃,扎心了吧,哈哈哈哈哈被骂十年后,刘翔突然上热搜,内容让人感到泪目
你点的在看,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