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竞争力:东北3城低于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竞争力:东北3城低于全国

阅读量:3862630 2019-10-28


副省级城市是我国仅次于直辖市的城市,目前全国有15个: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其中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其他均为省会城市。
随着各省份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也陆续公布。15个副省级城市上半年经济总量如何?经济增速有何变化?体现出怎样的区域经济特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15个副省级城市上半年经济数据梳理后发现,有12个城市经济增速高于全国6.9%的水平,南方城市经济增速整体高于北方城市,其中深圳以8.8%的经济增速领跑,沈阳以-0.4%的增速排名垫底。
凭借着超强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深圳一次次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上半年GDP总量第二,增速第一。
7个城市GDP总量超5000亿;沈阳增长为负,不敢公开数据?
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上半年经济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深圳、济南、成都、杭州、厦门、长春、南京、广州、宁波、西安、青岛、武汉、大连、哈尔滨、沈阳,其中,深圳增速最高为8.8%,济南以8.3%的增速排名第二,成都和杭州分别以8.2%、8.1%紧随其后,厦门、长春、南京均为8.0%。这7个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都保持了“8”的水平。
(原标题: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竞争力:东北3城低于全国) 
2017年上半年共有12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增速超过全国6.9%的水平。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有大连、哈尔滨、沈阳,均位于东北地区,其中大连为6.8%,哈尔滨为6.6%,沈阳为-0.4%,沈阳也是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城市。不过,截至发稿,沈阳未通过官方通报或报道对外发布上半年经济总量和增速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是在沈阳市统计局网站“领导信箱”栏目对网友的回复中发现,沈阳市统计局称“2017年上半年沈阳市GDP为2412.2亿元,增速为-0.4%”。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7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其中广州、深圳分别为9891.5亿元、9709.02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城市;成都、武汉分别为6111.4亿元、6019.08亿元,处在6000亿元梯队;杭州、南京、青岛分别为5689亿元、5488.73亿元、5075.08亿元,成为5000亿元梯队成员;长春、哈尔滨、沈阳、厦门均在3000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成都2017年上半年在GDP总量分别达到9000亿元和6000亿元的情况下,增速依然超过“8”,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与一般城市相比较,副省级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方面。据《瞭望》报道,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城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城市政府已经拥有相当于省级政府的职权。因此,在享有的政策和资源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要素集聚性和规模化效益更强。
“副省级城市”源自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其特有的经济地位而被称为“计划单列市”,至1993年时共有14个计划单列市。1994年,经中央、国务院同意,省会城市不再进行计划单列,同时成立“副省级城市”,原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市、济南市共16个市确定为副省级城市,因重庆于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之后副省级城市减少为15个。
(原标题: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竞争力:东北3城低于全国) 
部分副省级城市被赶超,区域分化特征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上表现为大城市主导的趋势,城市级别的优势也体现在政府配置资源能力。副省级城市得到率先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都比较好,能产生集聚效应。
不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化和不同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现有的副省级城市的光环正在减弱。从区域分布上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有8个;中西部地区只有3个,即武汉、成都和西安;东北地区有4个,分别为东北三省省会以及大连。
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状况明显体现出了经济发展区域分化的趋势。深圳、广州、成都、杭州、南京、厦门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北方城市;东北地区的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中也是倒数。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表示,西南、中部的南方省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普遍好于西北、中部北方省区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特征比较明显。新经济形态、新产业类型、新创新资源等的发展集聚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着地区发展的基础和位势。
4个直辖市上半年的GDP总量,上海为13908.57亿元、北京为12406.8亿元、天津为9386.87亿元、重庆为9143.64亿元。而广州、深圳的上半年GDP总量超过了天津和重庆。但也有一些副省级城市正在被其他行政级别低的城市赶超。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作为非副省级城市也非省会城市的苏州,2017年上半年GDP总量为8290.12亿元,超过了除广州、深圳外的13个副省级城市;与苏州同级别的无锡,上半年4933.23亿元的GDP总量,也超过了8个副省级城市。在省会城市中,长沙上半年GDP总量4757.35亿元,超过了8个副省级城市;郑州4040.2亿元,超过7个副省级城市。
从经济增速上来看,上半年苏州为9.7%,长沙为8.5%,郑州为8.1%,昆明、南昌、福州等均在9%及以上,都领先大部分副省级城市。
(原标题: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竞争力:东北3城低于全国) 
第三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竞争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的有广州、深圳、杭州、济南、杭州、成都、武汉。杭州第三产业增速达11.2%,南京为10.7%,深圳为9.7%,广州为9.5%,西安为9.4%,青岛、长春均为9.0%。这在全国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这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较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哈尔滨、杭州、深圳、南京的服务业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69.56%、68.2%、62%、61%和58.8%。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来看,杭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5 35.4 62.1,青岛为3.4 42 54.6,成都为2.9 42.1 55.0。
从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体量大、增速快的城市三产贡献都大。广州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1.4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6%。杭州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南京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3.5%。东北地区的大连能保持6.8%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4%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从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趋势上看,很多城市已逐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未来这些城市区域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业会进一步发展,而工业要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副省级城市中,表现突出的都离不开新兴战略产业的拉动。
例如上半年经济总量逼近万亿、依然以8.8%的速度增长的深圳,新兴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936.03亿元(已剔除行业间交叉重复),增长13.9%,分别高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1.1个和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0.5%,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很强,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4.1%,这一数字已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必将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副省级城市中同样抢眼的成都、杭州,在新兴战略产业方面,也表现突出。比如上半年成都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7.7%,比一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2.5%,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均增长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22.2%和22%。
(原标题: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竞争力:东北3城低于全国) 
副省级城市是我国仅次于直辖市的城市,目前全国有15个: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其中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其他均为省会城市。
随着各省份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也陆续公布。15个副省级城市上半年经济总量如何?经济增速有何变化?体现出怎样的区域经济特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15个副省级城市上半年经济数据梳理后发现,有12个城市经济增速高于全国6.9%的水平,南方城市经济增速整体高于北方城市,其中深圳以8.8%的经济增速领跑,沈阳以-0.4%的增速排名垫底。
凭借着超强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深圳一次次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上半年GDP总量第二,增速第一。
7个城市GDP总量超5000亿;沈阳增长为负,不敢公开数据?
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上半年经济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深圳、济南、成都、杭州、厦门、长春、南京、广州、宁波、西安、青岛、武汉、大连、哈尔滨、沈阳,其中,深圳增速最高为8.8%,济南以8.3%的增速排名第二,成都和杭州分别以8.2%、8.1%紧随其后,厦门、长春、南京均为8.0%。这7个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都保持了“8”的水平。
2017年上半年共有12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增速超过全国6.9%的水平。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有大连、哈尔滨、沈阳,均位于东北地区,其中大连为6.8%,哈尔滨为6.6%,沈阳为-0.4%,沈阳也是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城市。不过,截至发稿,沈阳未通过官方通报或报道对外发布上半年经济总量和增速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是在沈阳市统计局网站“领导信箱”栏目对网友的回复中发现,沈阳市统计局称“2017年上半年沈阳市GDP为2412.2亿元,增速为-0.4%”。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7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其中广州、深圳分别为9891.5亿元、9709.02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城市;成都、武汉分别为6111.4亿元、6019.08亿元,处在6000亿元梯队;杭州、南京、青岛分别为5689亿元、5488.73亿元、5075.08亿元,成为5000亿元梯队成员;长春、哈尔滨、沈阳、厦门均在3000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成都2017年上半年在GDP总量分别达到9000亿元和6000亿元的情况下,增速依然超过“8”,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与一般城市相比较,副省级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方面。据《瞭望》报道,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城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城市政府已经拥有相当于省级政府的职权。因此,在享有的政策和资源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要素集聚性和规模化效益更强。
“副省级城市”源自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其特有的经济地位而被称为“计划单列市”,至1993年时共有14个计划单列市。1994年,经中央、国务院同意,省会城市不再进行计划单列,同时成立“副省级城市”,原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市、济南市共16个市确定为副省级城市,因重庆于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之后副省级城市减少为15个。

部分副省级城市被赶超,区域分化特征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上表现为大城市主导的趋势,城市级别的优势也体现在政府配置资源能力。副省级城市得到率先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都比较好,能产生集聚效应。
不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化和不同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现有的副省级城市的光环正在减弱。从区域分布上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有8个;中西部地区只有3个,即武汉、成都和西安;东北地区有4个,分别为东北三省省会以及大连。
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状况明显体现出了经济发展区域分化的趋势。深圳、广州、成都、杭州、南京、厦门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北方城市;东北地区的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中也是倒数。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表示,西南、中部的南方省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普遍好于西北、中部北方省区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特征比较明显。新经济形态、新产业类型、新创新资源等的发展集聚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着地区发展的基础和位势。
4个直辖市上半年的GDP总量,上海为13908.57亿元、北京为12406.8亿元、天津为9386.87亿元、重庆为9143.64亿元。而广州、深圳的上半年GDP总量超过了天津和重庆。但也有一些副省级城市正在被其他行政级别低的城市赶超。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作为非副省级城市也非省会城市的苏州,2017年上半年GDP总量为8290.12亿元,超过了除广州、深圳外的13个副省级城市;与苏州同级别的无锡,上半年4933.23亿元的GDP总量,也超过了8个副省级城市。在省会城市中,长沙上半年GDP总量4757.35亿元,超过了8个副省级城市;郑州4040.2亿元,超过7个副省级城市。
从经济增速上来看,上半年苏州为9.7%,长沙为8.5%,郑州为8.1%,昆明、南昌、福州等均在9%及以上,都领先大部分副省级城市。
第三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竞争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的有广州、深圳、杭州、济南、杭州、成都、武汉。杭州第三产业增速达11.2%,南京为10.7%,深圳为9.7%,广州为9.5%,西安为9.4%,青岛、长春均为9.0%。这在全国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这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较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哈尔滨、杭州、深圳、南京的服务业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69.56%、68.2%、62%、61%和58.8%。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来看,杭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5 35.4 62.1,青岛为3.4 42 54.6,成都为2.9 42.1 55.0。
从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体量大、增速快的城市三产贡献都大。广州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1.4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6%。杭州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南京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3.5%。东北地区的大连能保持6.8%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4%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从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趋势上看,很多城市已逐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未来这些城市区域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业会进一步发展,而工业要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副省级城市中,表现突出的都离不开新兴战略产业的拉动。
例如上半年经济总量逼近万亿、依然以8.8%的速度增长的深圳,新兴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936.03亿元(已剔除行业间交叉重复),增长13.9%,分别高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1.1个和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0.5%,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很强,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4.1%,这一数字已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必将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副省级城市中同样抢眼的成都、杭州,在新兴战略产业方面,也表现突出。比如上半年成都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7.7%,比一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2.5%,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均增长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22.2%和22%。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