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
副省级城市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中的“骄子”,享有国家扶持的资源也多,经济势头普遍不错。
中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其它都是省会城市。
这一众副省级城市都是省会城市或者沿海开放城市,被誉为是牵引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每座城市的名气在全国来讲都很大,大部分的副省级城市经济经济实力雄厚,起到地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名气也是极高,至今仍代表了我国城市的顶级水准,实至名归。
从2017年度各城市经济发展数据看,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较快,但差异明显。
近半东部城市增幅居副省级城市中上游,深圳、南京、杭州、济南GDP增幅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1、2、4、4位,分别增长8.8%、8.1%、8.0%和8.0%;厦门、青岛、广州增幅靠后,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10、11、13位,分别增长7.6%、7.5%和7.0%。
中西部城市增幅居中上游,成都、武汉增幅分别跃居副省级城市第2、4位,比上年大幅提升9和4位,分别增长8.1%和8.0%。东北城市排名普遍靠后,除长春增幅排名进一步提升,增长8.0%外,大连、哈尔滨、沈阳增幅排名靠后,分别增长7.1%、6.7%、3.5%。
结合这几年总体数据指标以更长的时间维度看,一些城市位次变化巨大。如深圳、成都等增速迅猛,地区影响力更加强大。但有2座城市,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经济实力却远不如许多省会城市和地级市,跟响亮的名头很不相配。这两座垫底的城市就是厦门和沈阳。
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长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结构开始调整和产业升级,老迈的沈阳国有重工业转型步伐缓慢。原本是东北最大城市的沈阳,去年GDP仅为5870亿,沦落为东北四大城市末位。十多年前,沈阳是东北绝对的中心城市,经济不仅完全罩得住东北还能辐射到关内,如今沈阳的经济仅能影响辽宁本省而已。
厦门坐落于福建省的东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心城市,著名的旅游城市,不仅是福建省唯一一座副省级城市,更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人们称这里“海中之城,城中存海”,把它比喻成就如灯火阑珊处的蓬莱仙境。厦门的知名度几乎是在其美丽的鼓浪屿等风景名胜和旅游观光上,在经济上厦门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厦门去年GDP仅为4300亿,居全国第48位。在福建省内厦门经济也只能排在第3名,只有第一的泉州经济总量的差不多一半。深处闽南海岛的厦门市,经济辐射能力仅限于厦漳泉片区,尚不能触及到整个海西经济带,更别提全国。
两座城市名头很大,给人感觉经济高度发达,文明富裕,实际情况却是经济容量和影响力都差强人意,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