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先行示范当尖兵 强国兴军谱华章——近4年深圳双拥工作纪实

先行示范当尖兵 强国兴军谱华章——近4年深圳双拥工作纪实

阅读量:3864900 2019-10-28


双拥运动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70余年前。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主战场,深圳曾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深圳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历久弥新!
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改革开放示范城市,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又是军事斗争和隐蔽战线工作的前沿,驻军单位多、兵种全、任务特殊。敢为天下先的深圳人发扬我党我军双拥工作光荣传统,军民携手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改革成就,也谱写了深圳双拥工作的盛世华章。
把双拥工作摆在战略和全局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双拥工作时强调,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2016年以来,深圳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军民一致,弘扬东江红色精神,劲吹军民融合之风,用创新思维探索与发展深圳双拥工作。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就任深圳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时指出,深圳要继续弘扬优良传统,扎实做好双拥工作,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深圳始终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一把手”工程,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机关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支持部队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经济规划到干部绩效考核,深圳双拥工作经历着从宏观到微观两个领域的齐头并进。
市四套班子和各级领导每年都带头参加拥军慰问、军政座谈、烈士公祭等双拥活动,认真处理双拥重大问题。为更好促进双拥工作,深圳多年来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议等制度,为全面推进双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对双拥工作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深圳修订出台《深圳市拥军优属规定》《深圳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试行)》《驻深部队官兵特殊困难救助帮扶暂行办法》关于调整兵役政策的通知及其补充解释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深圳双拥工作硕果累累,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七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所属各行政区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区”比率居全省之首,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深圳特色、时代特点的双拥先进典型。
为夯实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深圳还建立起报、刊、网、微、端、屏“六位一体”的融媒体国防双拥宣教模式,倾力打造《国防特报》《军情直播间》、“深圳双拥网”以及“深圳国防教育网”等系列国防双拥宣教平台。并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红花岭双拥公园、东江纵队纪念馆、老战士纪念馆等遍布全市的19个国防教育基地。市双拥办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双拥宣传先进单位”。
争当全国双拥工作的示范与标杆
9月3日上午,深圳市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如桂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指出,要主动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度来抓好双拥工作,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上作示范、当标杆,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双拥创建、以更实的举措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推进双拥工作。
近年来,深圳始终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千方百计为部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倾力支持改革强军。近4年来,全市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生活补贴等经费达40.57亿元,其中市本级落实驻深部队各项补助经费19.7亿元,安排市区双拥工作经费3.44亿元,有诸多部队项目列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资金17.43亿元。
深圳各级政府在推进双拥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引导社会化拥军,一人不成众、一木不成林,深圳通过一线影响一片。全市各级组织拥军慰问团(组)500余个,累计支持各部队文体设施配套建设、营产营具升级翻新等项目需求400余项,落实拥军经费9000余万元,不遗余力地为驻军建设提供地方物质保障。
深圳端正思想、不甩包袱,将军转干部列入社会重要人才储备,对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实施“阳光安置”,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300余名,公务员岗位达85%以上。其中仅接收安置的退役士兵就有3500名,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助金4亿多元,落实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经费1500余万元。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在拥军领域,深圳同样进行多种拥军形式的探索:一是实施科技拥军,通过科技计划立项形式,促进军地产学研合作;二是开展法律拥军工作,设立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系点12个,选派驻点律师400余人次;三是文化拥军,将书画艺术、图书电影和报刊引入进军营,为基层部队送上一份文化大餐。
为提高官兵社会竞争力,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联合社会人力资源和培训机构,先后举办官兵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专场招聘近40场次,惠及官兵7000多人次,让不少退役士兵在深圳找到心仪的工作。
在政府和社会的带动下,深圳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双拥人物:“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好人”关炜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钟立钊、“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赵旭富、“时代楷模”“爱军精武标兵”王锐以及《中国双拥》年度人物殷剑、万泳成等等。
发展军民融合开创科技拥军新路
最近,来自我市某智能科技公司生产出一枚指甲大小的激光芯片,该芯片可用于激光制导、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小小芯片成功打破了外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垄断,一举将国际价格拉低了三分之二。
这款激光芯片的成功是深圳军民融合的一个缩影,深圳国家级高新企业众多,产业优势明显,给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深圳立足本地科技优势,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拥军新路。
深圳充分发挥国防科工办省级管理权限的作用,把军工、航空航天和机器人、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等产业作为重要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推动军民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近年来,深圳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与军委科技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承办首届中国科学院未来技术创新大赛,专门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50亿元,安排军民融合专项资金近3亿元,聚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军工重大项目,持续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深圳模式。
为支持科技强军,深圳组织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拥军工作,通过科技计划立项形式,促进军地产学研合作,累计资助各类科技拥军项目54个,投入资金达1.47亿元。
此外,深圳还积极动员和吸纳社会力量开展拥军工作,发挥市区20余家拥军基金会、促进会、联谊会等社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双拥在基层”和“军地双拥共建百对行”工作。
深圳利用科技优势积极打造“军民融合直通车”,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先后打造了学府、南山智园、南山智城、南山智谷等四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全国首届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中,深圳有4家企业获奖。
探索各具地方特色双拥品牌
深圳市下辖九个行政区、一个新区和一个特别合作区,深圳及下辖各区在推进双拥工作过程中百花齐放,互促双赢、同频共振,共同支撑起深圳良好的双拥生态。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成立之初就积极引入金融、通信、医疗、交通、互联网等社会资源,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专属服务和优惠。推出全国首个“战友港湾”,设立“关爱老兵基金”,提供“八免政策、八优服务、80人团队”等系列金融服务;联合三大通讯运营商,推出“战友专享信息消费优惠套餐”;依托市区两级公立医院,设立“战友优诊室”,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开设双拥公交、有轨电车专线,设置双拥码头、车站,方便交通出行;推出全国首个拥军优属互联网平台“军人优选”,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为军专属服务和优惠。
在双拥工作中,深圳各区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出各具地方特色的双拥品牌。
福田区有着独具福田特色的双拥经验,先后六次被表彰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区”,近年来,率先在全市推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罗湖区创新开展了“六送六进”拥军活动,为报考军校士兵考生量身订做培训方案,让一批士兵实现了“军校梦”。
南山区作为科技强区,积极利用辖区科技优势,对军民融合产业进行整合,“民参军”企业快速成长;革命老区宝安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防教育体系,不仅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凤岗小学等3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该区还建成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等特色双拥品牌。
针对改革后部队官兵面临“看病难”问题,盐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与区人民医院签订为驻盐部队提供医疗服务的协议;坪山区也将区属平乐骨伤科医院打造成“坪山区拥军优抚医院”,为辖区现役、退役军人,军属等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军人候诊区等等。
龙岗区将国防教育纳入全区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投资近1.3亿元建成红花岭双拥公园;龙华区帮扶军人创业就业,建成退役军人众创空间和实训基地;光明区高标准落实优抚政策,全面做好退役保障工作等等。
部队护航促进特区高速发展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驻深部队也积极参与地方各项建设,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驻深部队累计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50余万人(次)、车辆机械20万多台(次),支援特区经济建设项目300多个,参与完成了执勤巡逻、警卫守卫、押解押运、清建查违、缉私缉毒、平安创建等一系列任务,为我市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驻深部队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累计参与抢险救灾、应急处突、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200余场次,疏散解救被困群众40余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圆满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视察、改革开放40周年、国庆70周年等重大活动安保和抗击特大暴雨、超强台风等一系列重大抢险救援任务。特别是2018年9月,深圳遭受超强台风“山竹”袭击,驻深部队广大官兵不惧艰险、连续奋战,协助解救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恢复灾后环境,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驻深各部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幼、环境整治、义诊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建立挂钩帮扶点100余个,帮扶困难群众400多户,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资助经费(含物资折款)500多万元。无偿献血1万余人次,组织环境整理清理活动400余场次。依托“军徽映夕阳”“ 军徽照晨曦”活动平台,利用节假日开展助老扶幼活动400余批次,参与官兵达4000余人次,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数说双拥
1、深圳采集本市户籍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信息100349人,悬挂光荣牌98721户(块)。
2、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50亿元。
3、举办官兵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专场招聘近40场。
4、近4年来,深圳全市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生活补贴等经费达40.57亿元。
5、全市各级组织拥军慰问团(组)500余个,累计支持各部队文体设施配套建设、营产营具升级翻新需求400余项。
6、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300余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3500名,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助金4亿多元,落实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经费1500余万元。
7、驻深部队累计出动官兵和预备役人员50余万人(次)、车辆机械20万多台(次),支援特区经济建设项目300多个。
8、驻深各部队累计建立挂钩帮扶点100余个,帮扶困难群众400多户,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资助经费(含物资折款)500多万元。无偿献血1万余人次。
9、驻深部队累计参与急难险重任务200余场次,疏散解救被困群众40余万人次。
10、4年来,累计开展共举办国防教育活动2500余场次。
11、成功打造学府、南山智园、南山智城、南山智谷等4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记者手记:
秉承特区基因 创新双拥工作
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主战场,深圳将双拥工作提升到全局高度,始终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军民共建新路,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焕发出特区新色彩。
帮助军人解决现实困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有之义。深圳一方面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积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着力解决困扰官兵的问题,切实维护军人、军属的各项合法权益,让现役军人安心服役、让退役军人享有社会尊崇。
另一方面,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先天带着改革创新基因,利用特区资源优势致力探索特区双拥工作新路。深圳国家级高新企业众多,上市公司云集,资金和技术优势明显,深圳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投巨资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用科技的方式对深圳双拥工作提供支持,一批深圳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结出硕果,驻深部队生活质量、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都由此得到极大改善。
创新是深圳双拥工作的内在要求,深圳秉承特区基因,积极创新双拥工作,深圳与军委科技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承办首届中国科学院未来技术创新大赛,让一大批具有军民融合创想得以开花结果;深圳还开创性的举办的军民共同参加的全民军体赛,让军民在军事体育竞争中增进沟通与理解,普通市民得以近距离走进军人世界。
近年来,深圳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特别在今年成立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以来,积极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协调,坚持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深圳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为扩大深圳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发展稳定作出新贡献、提供了新探索。
编辑 李林夕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